首页 > 都市重生 > 重生90之千亿财富从摆地摊开始 > 第1141章 再去萨哈

第1141章 再去萨哈(2/2)

目录

两人又聊了会儿别的,从华夏的春节说到鹅国的谢肉节,从萨哈的驯鹿说到金沙岛的孔雀,谁也没再提那些密密麻麻的技术参数。直到警卫员来提醒晚餐准备好了,布京才拍了拍杜泽的肩膀:“走,尝尝我们的红菜汤。你带来的燕窝不错,让厨房炖了,晚上当夜宵。”

走出会议室时,雪已经没了脚踝。杜泽踩着积雪,听着脚下咯吱作响,忽然觉得,他们俩就像这壁炉里的火,不用管柴是哪来的,烧得旺不旺,只要能把这寒冬烘得暖一点,就行。至于那些具体的火苗怎么窜,柴怎么添,自有该操心的人去管。

飞机降落在了萨哈共和国新扩建的机场后,总统尼古拉耶夫专门派来礼宾官来接他。

雅库茨克的十二月,寒雾能把阳光揉成碎银。当杜泽的车队碾过勒拿河冰桥时,零下55摄氏度的空气里,连冰层断裂的脆响都像是被冻得发闷。车窗外,一条新铺的沥青路正像墨色绸带,从冰桥那头朝着雪原深处蜿蜒——这是老郑师傅带着工程队用三个月抢出来的“暖路”,路面下埋着三层保温棉,即便寒风卷着雪粒抽打,也能把冻土的温度稳稳锁在冰点以上。车轮碾过路面的声响格外清脆,像是在叩击一块被焐热的钢板,惊得路边松树上的积雪簌簌落下,在阳光下划出转瞬即逝的银线。

“杜先生,您看那些房子!”礼宾官的声音裹在貂皮帽里,透着抑制不住的激动。车窗外,牧民的定居点早已不是记忆中零散的帐篷,成排的木刻楞房屋顶着红铁皮屋顶,屋檐下的冰棱被窗内透出的暖光映得发亮,像一串串倒挂的水晶。最惹眼的是每户人家墙角竖起的银灰色暖气片,连接它们的管道像毛细血管,从主路下的管网延伸过来,在雪地里留下若隐若现的浅痕,那是工程队在冻土上凿出的生命脉络。

杜泽让司机停在一户牧民家门前。刚推开车门,就撞见个裹着蒙古袍的妇人端着铜盆出来,盆里的热水泼在雪地上,瞬间凝成一片碎冰,她却顾不上擦溅在靴筒上的冰碴,笑着朝屋里喊:“快把阿古拉的棉袄挂到暖气片上,明早就能穿!”见杜泽一行人站在门口,妇人忙用围裙擦了擦手,眼里的惊喜像火苗一样窜起来:“是华夏朋友!快进屋暖和!”

屋里的铁炉烧得正旺,松柴在炉膛里噼啪作响,把墙壁熏出淡淡的焦糖色。墙角的暖气片热得发烫,上面搭着几件孩子的棉衣,水汽顺着衣料的纹路往上爬,在天花板上凝成细小的水珠。老牧民巴特尔正坐在炉边抽着旱烟,烟杆上的铜嘴被摩挲得发亮,见杜泽进来,他忙不迭地起身,烟袋锅在鞋底磕了磕,用生硬的俄语夹杂着中文说:“杜先生,我的手,现在不裂了。”他张开手掌,掌心虽有老茧,却不见往年冻裂的血口子,“去年冬天,在帐篷里给驯鹿喂料,手冻得像胡萝卜,现在屋里暖和,干活也得劲。”

巴特尔的小孙子阿古拉正趴在炕桌上写作业,课本是华鹅双语的,封面上印着“远东资源开发集团捐赠”。孩子的铅笔杆缠着防滑布条,笔尖在纸上划过的沙沙声,和窗外的风声应和着。“老师说,下学期就能去新学校了。”阿古拉指着窗外,眼睛亮得像雪地里的星,“那里有电脑,还有能烤红薯的暖气。”

萨哈总统尼古拉耶夫早已在新建的行政中心门口等候,藏青色大衣上落着层细雪,见杜泽下车,他几步迎上来,握住的手劲大得像要把彼此的暖意都攥进骨头里。“杜,你该早点来看看!”总统的声音带着笑,呵出的白气在鼻尖凝成霜花,“上周我去楚科奇牧区,老牧民们拉着我的手说,活了一辈子,头回在冬天能穿单衣睡觉——这都是你们的功劳!”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