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重生 > 重生90之千亿财富从摆地摊开始 > 第1118章 震惊米国

第1118章 震惊米国(1/2)

目录

“8700亿美金,足够买下半个得州,他不缺这点钱。星辉研究室的光刻机项目确实需要波音的材料技术,但至于把网撒得这么大吗?传媒、军工、科技全不放过,这更像一场有预谋的‘渗透’。”

华儿街的投行精英们在暗网论坛展开了另一场没有硝烟的争论。高盛首席策略师发布的长文《东方资本的狩猎游戏》被疯狂转发,文中详细分析北斗的持仓组合:“他们避开了所有明面上的‘敏感标的’,却精准狙击了‘敏感标的的供应商’——收购生产导弹芯片的德州仪器15%股份,比直接控股洛克希达·马丁更致命;持有谷哥15%股份,比拿下更能影响未来的信息霸权。这种‘迂回渗透’战术,比当年日国收购洛克飞勒中心更隐蔽,也更危险——他们不是在买资产,是在买‘规则制定权’。”

米联储的闭门会议上,格林斯曼盯着国债收益率曲线,眉头拧成一个疙瘩。屏幕上的曲线与北斗的资金动向呈现出诡异的同步性,每当标普500指数跌至关键点位,就会有一笔匿名资金精准注入,稳住市场后又悄悄撤离。“他们手里的8700亿美金,足以买下整个标普500指数的15%。”他摘下眼镜揉了揉眉心,“更可怕的是他们的节奏——在股市恐慌时精准注入流动性,在企稳时悄悄吸筹,像在玩一场巨型‘抽水机游戏’。如果他们突然撤资,米国的金融系统会像1929年那样崩溃,甚至更糟。”

10月18日,小布在戴维营召见了五位前总统的国家安全顾问。咔特时期的顾问布热津丝基看着北斗的收购清单,突然冷笑一声,指尖在“谷哥15%股权”上重重一点:“这小子在学米国的‘门罗主义’,只不过把‘米洲是米洲人的米洲’换成了‘技术是全世界的技术’。他用资本当枪,逼着我们开放技术壁垒,而我们却没任何牌可打——看看中西部的汽车工厂,有30%的零部件来自北斗注资的企业;归谷的创业公司,获得北斗投资的估值能翻三倍;连华儿街的对冲基金,都在跟着北斗的持仓调整策略。我们的经济已经离不开他的资金了。”

里哏时期的顾问舒尔茨敲着桌子,声音里带着不容置疑的强硬:“必须给他画红线!传媒可以持股,但采编权绝不能让,这是舆论阵地;军工可以注资,但核心技术参数绝不能共享,这是国家安全;科技可以合作,但互联网入口绝不能松手,这是未来的信息霸权。否则,十年后米国的话语权会被稀释成‘国际笑话’,连联合国安理会的提案都要看华夏的脸色。”

争论持续到深夜,小布独自站在戴维营的露台上,深秋的寒风卷起他的风衣下摆。远处的篝火在黑暗中跳动,火星随着风势忽明忽暗,像极了此刻米国的处境。他想起三年前竞选时站在休思顿的演讲台上,对着数万支持者喊出“让米国再次伟大”,那时的他坚信,米国的霸权会像得州的油田一样,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可现在,一个25岁的华夏商人用资本编织的网,正悄悄勒紧米国的喉咙。更可气的是,就连得州的油田都被他们收购了。成了最大的股东。

特呢特刚才送来的最新情报显示:北斗已经通过高通的股权关系,接触到4G专利池的核心数据;《扭约时报》的主编私下向北斗的代表请教“如何平衡对华报道”;甚至连归谷的创业者们,都开始把“获得北斗投资”当成融资成功的标志,在融资宣讲会上骄傲地展示与北斗代表的合影。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