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7章 王制(2/2)
文若捋了捋胡须,摇头自嘲道:“还是算了吧。变革若成,我或可成为下一个邴相;变革若败,那我便是下一个李载贽喽!”他提及那位因变革失败而被海捕的心学领袖,语气中带着明显的忌惮和无奈。
一旁的秦阳则将话题引向了爵位:“说起来,这些年许多王爷的爵位都被降了。你们看,连当初权势赫赫的齐王,如今也变成了齐郡王了。”
张经纬好奇地追问:“老师,这王爷之间,也有明确的爵阶高低之分?”
刘延之耐心解释道:“那是自然。王爵亦分等次,主要有亲王、藩王、郡王之别。此外,在更早之前,还有地位极为特殊的‘一字王’。”
“一字王?”张经纬对这个称呼感到新奇。
刘延之眼中露出追忆之色:“那是很久以前的事情了。如今的北地,在前朝及本朝初期被称为燕国,便是当年太祖皇帝赐予其第四子——燕王的独立封国。”他顿了顿,补充道,“太祖诸位皇子,皆有自己的封地,那些封地并非如今只管军事的藩镇,而是自成体系、宛如国中之国的‘王国’。”
张经纬脱口而出:“分封制……”
刘延之赞许地点点头:“不错。遥想姬周天子时代,那场绵延数百年的乱世,究其根源,便是同宗同源的血亲之间为了权力而自相残杀。”
张经纬顺势问道:“那后来是如何演变成如今的藩镇制度的?”
这次是文若接过了话头,语气中带着对师门的崇敬:“这便要归功于我们的老师,邴公当年提出的变法之策——‘王子当可守国,不当予治国’。意思是,皇室宗亲可以镇守疆土,为国屏障,但不可直接治理地方民政,兵权、政权、财权需逐步分离,收归中枢。”
刘延之接着补充:“正是经过那场变法,昔日权力极大的‘一字王’制度逐渐消亡,演变成了如今藩镇最高爵位的‘藩王’。而‘郡王’,多是皇帝的叔、伯、祖父辈,享有一郡之地作为食邑,但治理之权已大大削弱。至于‘亲王’,通常是皇帝的嫡亲皇子,享有与皇帝仅一字之差的尊号(如皇帝为‘昊’,亲王可为‘景’),食邑丰厚,但同样不直接治民。先帝在位时的梁王,便是亲王。”
张经纬听着这天朝版“推恩令”和削藩史,心中盘算了一下,不禁皱眉:“老师,如今天下王爵宗亲如此之多,每年光是俸禄、赏赐便是天文数字,天朝的国库……能撑得住这般消耗吗?”
褚生在一旁淡淡提醒:“张县令,天朝宗室之事,乃皇家内务。”
张经纬却摇了摇头,带着他来自现代的本能反应,直言不讳道:“不,褚大人,学生以为,天朝的事,便是所有天朝人的事。若国库空虚,赋税加重,苦的是天下黎民。皇家……若只顾宗枝繁茂,不计天下承受之力,未免有些自私了。”
此言一出,周围几位官员神色微变。秦阳却眼中闪过一丝激赏,拍了拍张经纬的肩膀,笑道:“好你个小县令,年纪不大,口气不小。不过,你这话倒有几分当年邴公的风骨——‘立国当为民,此乃根本’。此言不虚啊!”
刘延之看着自己这个时而懵懂、时而语出惊人的学生,心中百感交集,既忧其锋芒过露,又隐隐看到了一丝不同于朝堂暮气的希望。他低声道:“慎言!仪仗过来了,注意礼仪。”
张经纬连忙收敛神色,随着众人躬身行礼,目光却不由自主地投向前方那浩浩荡荡、象征着天家荣耀与沉重负担的王驾队伍,心中思绪万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