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 鏖战(十九)(2/2)
133师在留下李介立的794团断后,向潜山、岳西方向撤退。杨帅也于七月二十日放弃安庆,将部队转移到岳西县附近集中,然后向汉口撤退。日军第6师团继续向潜山、湖口、宿松、黄梅一线攻击前进,以与江南日军相呼应。
133师的李介立团为掩护师主力后撤,在大小关山地与鬼子激战了两天;今村支队用老办法迂回偷袭,占据了三十里铺截断了安合公路,794团即与军、师部失去联系,形成被围孤军。李团长沉着应变,采取紧急办法,化整为零,编成若干小组,一面在山区与敌周旋,一面利用夜间越过舒桐间公路,取道潜江、太湖进入湖北浠水,最后撤退至汉口集中,始行向军部报到。杨帅当时不明白794团战斗情况,以为已失陷敌中,被日寇消灭,乃向委员长报告“七九四团李介立全团殉国”,当时后方各报都报导了这一消息。隔一个月后,794团全部回到汉口,才知道报上将他们列为抗战“阵亡将士”。
日军第6师团前锋部队从桐城出发,突破皖水,进抵潜山城。次日,日军攻进潜山城,我守军第三十一军第一三一师凭借街市战壕与敌厮杀,重创日军。但因日军后续部队不断增援,我军不支,于当日夜撤出潜山。日军第6师团攻占潜山稍事休整后西攻太湖。日军出动飞机猛轰太湖城,随即由东门突入城内。我守军第三十一军第一三一师顽强抵抗,但地势不利,无险可守,被迫撤离。日军于当晚占领太湖全城。
日军第6师团占领太湖后,即分兵西攻宿松和黄梅。为了守备宿松,我军第三十一军与日军激战于凉亭河畔及其附近山地,使日军迟至8月1日才进入宿松。为阻止日军进占黄梅,我军第六十八军一部和第三十一军第一三五师与日军激战于黄梅东北的花凉亭、二郎河、界岭一线和双河口、掂林铺、渡河桥、独山镇等地。8月2日,日军出动20余架轰炸机轰炸黄梅达11次,县城成为废墟。当晚,日军从北门涌入,占领黄梅县城。日军占领黄梅县城后,长江沿岸战事进入湖北境内。
统帅部令20军调到湖南浏阳、醴陵、江西萍乡等地,一面整训,一面作战斗准备。杨帅率直属部队和134师驻浏阳,133师师长杨汉域率蔡慎猷的399旅驻醴陵,周瀚熙的397旅分驻醴陵的金刚头和萍乡的上栗市,构筑阵地,准备迎战。
第6师团占领黄梅后,由于伤亡较大,又需半个师团的兵力警戒安庆—潜山—太湖—宿松—黄梅的陆上补给线,因而进攻兵力不足,遂计划在黄梅休整。
8月,长江北岸之战事主要发生在黄梅、广济一线,安庆地区转为战略后方。
7月中下旬,第五战区代司令长官白崇禧,命“第48军及第7军在六安、霍山、管家渡、磨子潭、岳西间地区集结,准备向合肥、舒城、桐城、怀宁方向攻击”。 8月8日,第21集团军廖磊部南移,加强太、宿方面兵力。8月24日,日军第11军决定放弃安庆—黄梅的陆上补给线,改由长江小池口进行补给,第6师团的警备兵力开始向前推进。8月26日3时,第87军第199师罗树甲部(其时划归第26集团军)之方既平旅和刘爱山旅,向潜山日军发动攻击,9时50分,除野寨及老岭头外,潜山克复,日军残部向安庆方面退却。8月27日,第21集团军第7军张淦部克复太湖城,白崇禧当即电饬徐源泉部向安庆、望江追击,第48军张义纯部向宿松追击。28日,第48军继续由宿松向黄梅攻击前进。至此,驻潜、太、宿的第6师团余部已基本撤离,陆续向黄梅集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