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4章 僧侣使者被毒杀(2/2)
吐蕃各部族的青壮年被强行征召入伍,甚至连十二三岁的少年也被编入军队。
粮仓里的粮食被大量运往前线,为即将到来的战争做准备。
和平的最后一丝火苗,在吐蕃顽固势力的屠刀下彻底熄灭。
大乾军将士们收起了对和平的期待,开始加紧训练,擦拭武器,准备迎接即将到来的雪域血战。
和谈失败后,吐蕃联军将全部精力投入到军事部署中,而玛尔敢,成了他们抵御大乾军的核心防线。
作为连接吐蕃、川蜀、大理、青塘的交通枢纽,玛尔敢素有“吐蕃东大门”之称,这里山川险峻,易守难攻,北面是海拔四千余米的雪山,南面是湍急的雅砻江,中间仅有一条狭窄的通道可供通行,正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险要之地。
溪赊罗撒听从高泰明的建议,将吐蕃主力五万余人全部部署在玛尔敢及周边地区。
在雪山脚下修建了数十座碉堡,碉堡内配备了床弩与投石机。
在雅砻江沿岸埋设了大量尖刺与陷阱,阻止大乾军从水路进攻。
通道两侧的山坡上,布满了弓箭手与滚石队,随时准备对来犯之敌发起攻击。
高泰明还将三千名大理士兵伪装成吐蕃军,编入玛尔敢防线,试图凭借这些“生力军”增强防御力量。
“只要守住玛尔敢,大乾军就休想踏入吐蕃一步!”
溪赊罗撒站在玛尔敢的碉堡上,望着眼前的防线,信心满满地对身边的将领说道。
耶律佛顶也在一旁附和:“玛尔敢天险加上五万大军,就算大乾军有天大的本事,也攻不破咱们的防线!”
他们将所有的赌注,都押在了这座“东大门”上,却忘了民心早已向背,不少吐蕃士兵因家人被强征粮食而心生不满,当地百姓更是对这场强加的战争充满抵触。
为了增强胜算,吐蕃联军还试图寻求草原各部的支持。
溪赊罗撒组建了多支“亲善使团”,带着大量的金银珠宝与吐蕃特产,前往草原各部,游说他们出兵助吐蕃对抗大乾。
使团成员们信心满满,认为草原各部与大乾素有摩擦,定会答应结盟。
然而,现实却给了他们沉重一击。
此时的草原各部,早已看清大乾一统天下的大势,更忌惮大乾军的战力。
此前,草原上的几个部落曾暗中试图反抗大乾,结果被耶律大石所率骑兵打得落花流水,从此再不敢轻易挑衅。
当吐蕃使团抵达草原时,各部首领不仅没有接受结盟请求,反而直接将使团成员捆绑起来,送到了耶律大石处,当做“投诚的军功”献给大乾。
耶律大石接到草原各部送来的吐蕃使者后,立即派人将他们押往洛阳,并上书姜齐:“吐蕃顽匪妄图勾结草原各部,颠覆大乾,幸得草原各部忠心归附,已将使者擒获。此等行为,足见吐蕃无和平之意,恳请陛下准许出兵,平定吐蕃!”
草原求援的失败,彻底堵死了吐蕃和平解决的初步通道,也让溪赊罗撒意识到,自己已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
但此时的他,早已被耶律佛顶与高泰明绑上了战争的战车,再也没有回头的余地。
玛尔敢的雪山下,吐蕃联军严阵以待,川蜀的边境上,大乾军也已做好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