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8章 远赴澳大利亚(2/2)
张玉峰走到近前,和林真逸用力握手说道,
“林总,一路辛苦了!这次你们来,肯定能给我们的项目带来新的思路和动力。”
接着又和赵毕强、王选坚分别握手,对他们表示热烈欢迎。
林真逸笑着回应:“老张,好久不见,看你精神头这么好,想必项目推进得不错吧。”
张玉峰笑着说:“还成,不过也遇到些小麻烦,正盼着你们来出出主意呢。”
说话间,张玉峰接过林真逸手中的行李箱,带着他们往机场外走去。
他边走边介绍着悉尼的天气、风土人情,以及目前农场的大致情况。
上了车,张玉峰继续讲道,
“就说灌溉系统,这澳洲的气候,跟咱们那还是有差别,有时候蒸发量太大,水分跟不上,农作物就有点受影响。”
“虽说请了本地专家来看,给出的方案实施起来成本又太高。”
林真逸微微点头,手指轻轻敲着膝盖,思考片刻后说,
“回头把灌溉系统的数据,整理给我,我联系国内农业科技研究所的朋友,看看能不能结合这边的气候,对现有的灌溉技术做些优化。”
“说不定在传感器的精准度和喷灌时间间隔上,调整下,能达到效果。”
赵毕强也凑过来,补充道:
“我之前研究过,一些沙漠地区的节水灌溉案例,有些思路可以借鉴。”
“像是根据土壤湿度,自动调节喷水量,说不定能解决蒸发量大的问题。”
张玉峰听着,脸上满是欣喜:
“那可太好了,有你们帮忙,我心里就踏实多了。”
“还有啊,农场的工人管理,也有点麻烦。”
“本地工人,习惯按他们自己的节奏干活,跟咱们国内高效紧凑的工作方式不太一样,沟通起来有时候也有文化差异,效率一直提不上去。”
王选坚推了推眼镜,认真地说:
“这可能得制定一套新的激励机制,适应本地文化。”
“比如按工作成果给予额外奖励,再定期组织一些团队活动,增进彼此了解,提升凝聚力。”
车子在公路上疾驰,窗外的景色不断变换,从繁华的市区,逐渐过渡到郊外广袤的农田。
两个小时后,农场的轮廓出现在视野中,巨大的现代化温室在阳光下闪耀着光芒,周围是一片片整齐规划的农田。
张玉峰指着前方兴奋地说:
“看,那就是咱们的农场,这段时间大伙可没少出力,虽说遇到不少难题,但也有不少成果。”
“咱们引进的新品种蔬菜,产量比预期高了两成呢!”
林真逸望着眼前的农场,心中满是感慨和期待。
他深知接下来,还有更多挑战。
但有这么一支充满干劲的团队,再加上即将深入研究的新发现,他坚信这次澳大利亚之行,必将为他们的事业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
车子抵达农场,张玉峰带着林真逸三人来到会议室,第一团队的核心成员,早已等候在此。
这时,李梅率先开口,声音清脆:
“林总,可算把你们盼来了!最近我们调研废弃矿场,发现了一些关键信息,等会儿到农场,好好跟您汇报下。”
“有几个矿场的地质条件和周边配套,比我们预想中更适合改造,不过也有些潜在问题,还得请您拿拿主意。”
周民强接着说道:
“林总,您好!资金方面目前还算稳定,和当地银行沟通也挺顺利,手续都在稳步推进。”
“但随着项目深入,后续资金需求会增加,我也在想办法优化资金调配,确保咱们资金流转毫无压力,您有什么特别的指示,尽管吩咐。”
林真逸笑着点头回应:“辛苦你们了,大家的努力,我都看在眼里。”
“李梅,你调研的情况很重要,等会儿详细说说。”
“民强,资金这一块就靠你把控了,有任何困难随时提,咱们一起想办法解决。”
负责技术的李江,连忙站起身,满脸焦急地说道:
“林总,你们可算来了。”
”我们引进的那套智能温室控制系统,最近老是出现故障,本地的维修人员来了几次,也没能彻底解决问题。”
赵毕强连忙追问:“故障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是硬件问题,还是软件程序的问题?”
李江皱着眉,仔细回忆,“有时候温度调控会失灵,湿度也不稳定,我怀疑是系统的兼容性出了问题。”
赵毕强思索一番后说:“我觉得可以联系设备的生产厂家,让他们派专业技术人员远程协助诊断,或者直接来现场解决。”
“同时,我们自己也要备份好系统数据,以防万一。”
负责市场销售的刘银生,也开口了,脸上满是愁容:
“我们在拓展市场的时候发现,澳大利亚本地的农产品竞争很激烈,我们的产品虽然品质好,但品牌知名度还不够,价格也没有太大优势。”
林真逸双手交叉放在胸前,神色认真地说道:
“品牌建设,是个长期的过程,但我们可以先从差异化竞争入手。”
“突出我们产品的特色,比如有机、绿色、无农药残留等。”
“另外,和本地的大型超市、农产品批发商,建立更紧密的合作关系,通过促销活动、会员制度等方式,提高产品的销量和知名度。”
在热烈的交流中,大家你一言我一语,针对农场的问题,展开了深入的探讨,共同为农场的发展出谋划策。
交流结束后,林真逸一行顾不上休息,便跟随张玉峰来到种植区。
他们穿梭在整齐排列的农作物间,仔细查看植株的生长状况。
不时停下与正在劳作的工人交流,询问日常工作中的细节和问题,不放过任何一个可能影响农作物生长的因素。
之后,众人又来到农场的仓库,这里存放着各种农业物资和设备。
林真逸拿起一把新型的农具,饶有兴趣地研究起来。
张玉峰在一旁详细介绍着这些设备的使用情况和优缺点,从操作方法到维护要点,一一讲解清楚。
忙完这一切,天色渐暗,夕阳的余晖,洒在农场的每一个角落。
林真逸站在农场的高处,俯瞰着整个农场,心中已经开始构思接下来的工作计划和改进方案,一场新的奋斗,即将拉开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