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8章 擒拿陆逊(1/2)
翌日天刚蒙蒙亮,九江口的吴军大营便被一层薄薄的晨雾笼罩,营内甲胄碰撞声、马蹄踏地声与士卒操练的呼喝声交织在一起,却掩不住中军大帐里弥漫的凝重气氛。帐内烛火摇曳,映照着三个人的身影——孙策端坐主位,玄色锦袍上绣着的金色猛虎纹在光影中若隐若现,他眉头紧锁,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腰间佩剑的剑柄,往日里意气风发的眼神此刻满是惆怅;左侧大都督周瑜身着银甲,面容俊朗却神色沉重,指节分明的手按在案上的军图边缘,指腹因用力而微微泛白;右侧的诸葛亮则一身素色长衫,羽扇轻摇,神色平静得与帐内的压抑格格不入,仿佛只是置身事外的旁观者。
案上摊开的军图标注着密密麻麻的符号,代表大新帝国的红色旗帜在长江北岸连成一片,五十万大军的威压如同无形的大山,压得吴军喘不过气。孙策终于打破沉默,他深吸一口气,声音带着难以掩饰的疲惫:“公瑾、孔明,先前定下的火攻之计,怕是不能实行了。如今局势紧迫,咱们得重新商议破敌之策。”
话音刚落,诸葛亮便放下羽扇,目光落在孙策脸上,语气平和却带着探寻道:“殿下,为何?”
周瑜接过话头,语气沉重得像是灌了铅:“孔明有所不知,如今正值隆冬,江面上刮的全是西北风。咱们若用火攻,火势顺着风向,烧的不是新军战船,反倒会烧到咱们自己的水师!这风向不对,没有东风,火攻之计就是自寻死路啊。”他说着,手指在军图上长江流域的位置重重一点,眼中满是无奈——吴军水师本是江东根基,若因风向失误折损,后果不堪设想。
帐内瞬间陷入寂静,孙策的眉头皱得更紧,连呼吸都变得沉重起来。可就在这时,诸葛亮却突然轻笑一声,神色依旧淡然,仿佛刚才周瑜所说的“绝境”不过是小事一桩。他缓缓起身,对着孙策拱手行礼道:“殿下莫急,在下不才,早年曾在隆中研习过一些观星辨气之术,略懂呼风唤雨的秘术。若要破敌,只需借来东风便可,此事包在在下身上。”
“什么?!”孙策猛地从座位上站起来,玄色锦袍下摆扫过案上的竹简,哗啦啦掉了一地,他却浑然不觉,眼神里满是震惊与不敢置信,“孔明,汝……汝真能借来东风?这可不是儿戏!”
周瑜更是激动得站起身,银甲碰撞发出清脆的声响,他快步走到诸葛亮面前,双手抓住对方的手臂,声音都有些发颤道:“孔明,此言当真?汝可知若能借来东风,咱们的火攻之计便可成行,五十万新军也不足为惧!”他平日里素来沉稳,此刻却因“东风”二字失了分寸——作为吴军大都督,他比谁都清楚东风对这场战役的重要性,那简直是绝境中的唯一曙光。
诸葛亮轻轻挣开周瑜的手,羽扇一摇,神色笃定道:“大都督放心,在下岂会拿军国大事开玩笑?若殿下信得过在下,准备好法坛,在下定能借来三日东风。只是不知这三日东风,于二位而言,够与不够?”
“够了!足够了!”周瑜几乎是脱口而出,眼中迸发出狂喜的光芒,他用力一拍大腿,“火攻只需一夜便可成事,三日东风,便是绰绰有余!孔明,汝若真能借来东风,便是吾东吴的大功臣,日后江东百姓都会感念汝的恩情!”
孙策也松了一口气,紧绷的肩膀垮了下来,脸上终于露出久违的笑容道:“好!孔明,吾信你!汝要什么物资,尽管跟军需官说,朕一定全力支持!待一切准备妥当,汝便放手去做,借来东风,咱们一举破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