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6章 四太爷(2/2)
他这次不是来卖小鸡的,而是给四太爷捎了两瓶酒,还有两个山核桃。
他看到那两个山核桃的时候,脸色立刻难看了,叹了一口气,问来人:“你爸,走了?”
来人摇头回答:“吊着一口气,四叔,俺爸让我叫你去一趟。”
四太爷啥也没说,起身出了门,坐上来人的电三轮,还招手让我跟上。
我很好奇,四太爷怎么知道这个老头的父亲快不行了。
他给我解释说:“我们年轻的时候都争强好胜,比谁的劲大,后来老了,都不服输,约定好的,他每年让人给我捎来两个山核桃,如果有一个是碎的,那就说明他还有劲,我也会捏碎另外一个让人捎回去,告诉他我活得好好的。今天两个核桃都是完好的,这是他撑不住了。”
我们一路来到十来公里外的禹王村,村边有一处不高的山坡,这就是大名鼎鼎的禹王山,1938年春天,这里发生了一场大战,滇军在这里打死了1万多日军,挡住了日军整整一个月,给台儿庄战役争取了宝贵的时间。
卖小鸡的老头家里来了好多人,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一个独臂八旬老人,别人都是一脸肃穆,只有他是一副吊儿郎当的样子,跟一个老小孩一样。
堂屋正中,摆着一张木床,上面躺着一个八旬老人,瘦骨嶙峋,气若游丝,看样子,是快要咽气了。
四太爷跳下车直奔堂屋,床上的老人似乎听到脚步声了,悠悠地问:“是老四来了吧?”
“是的,我来了!”四太爷上去抓着他的手问,“散不了功,难受吧?”
老人泪水流了出来:“狗老大呢?我想他了!”
四太爷叹口气说:“别想了,反正,都快见面了!”
老人笑了:“是的,又快见面了!老四,你帮我一下吧,我小肚子
四太爷看了一眼后墙的石英钟,回答说:“再忍忍,时辰没到!”
老人努力点点头,闭上了眼睛。
四太爷走出门,对众人说:“准备准备吧,今天晚上十一点出殃,都在外面,别进来!”
我当时不知道出殃是什么意思,听四太爷这么一说,我觉得可能是一件什么很恐怖的事。
我们在院子里简单吃了点饭,四太爷和老头的孩子们守在堂屋一直坐到半夜,那个独臂老人一直在床边叨叨个没完,讲的都是过去的事,只有我听得最认真,他的故事里反复提到一个名字:瞎狗子。
十一点的钟声响起,四太爷站起身来,把屋里的人都撵了出去,自己趴在老人耳朵边说了一句:“大个子,该上路了!”
老人似乎听到了,艰难地点了点头。
片刻之后,他对老人的儿子说:“放炮,喊路吧!”
后来,四太爷跟我说,那个老人姓禹,以前是军统的特工,从小练武,他的寿辰到了,气海里还有一股气没有散尽,魂魄不能离体,所以迟迟不能咽气,非常难受。四太爷亲自破了他的气海,结束了老人的痛苦。
那年暑假的作业交上去之后,被学校评为了最佳。也是从那时候开始,我走上了探寻这段历史的道路,只要有时间,我就会查询各种资料,本地县志,乡村里面找到蛛丝马迹,寻找那个他们口中“狗老大”的消息。
最终只在铜山县的县志里查到一条信息,此人曾担任第一任维持会会长,青帮大哥。
本以为线索中断的时候,2007年,或许冥冥中自有注定,一次偶遇,我在唐山见到了尚在人世的“瞎狗子”,这才让这篇故事有了一个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