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纷争(一)(2/2)
县令道:“他告密说你儿子要谋反,我这才派人抓了你儿子。不仅如此,他还贿赂了牢中狱卒将施育活活打死,我在他死后才得知的消息,我也是被他蒙蔽的。”
季姜厉声道:“那个姓马的在哪儿?”
随即有人把马秀才推了出来,说:“在这儿呢将军,我们早知道他不是好东西,特地抓来的!”
马秀才连连哀嚎:“冤枉啊施大婶,我区区一个读书人哪有这能耐?牢头和狱卒们也不是我的手下,哪里是我花几个钱就能买通的?不信您可以把牢头叫来和我对质!”
季姜的部下们早就恨透了县令和为虎作伥的马秀才,见此时此刻他们俩还在相互推卸责任,不由得怒从心头起,纷纷嚷道:“你们两个都是凶手!”“将军,跟他们废什么话,都杀了拉倒!”“县令是狗官,秀才也是恶人,一个都别放过!”也有些人替他俩求情:“都是底下人的错,县官大老爷不知情的,还望将军明鉴!”“毕竟马相公不曾杀人,将军您就高抬贵手吧!”
季姜喝止了众人,哽咽道:“乡亲们,我守寡多年,施育是我的独子,他死了谁给我养老送终?他们害死的不仅只有我儿一条命,还有我这个黄土埋到脖子根的老婆子!杀人者当死,罪有应得,你们几个何必为他求情?若是再有人为他们求情,就是他们的共犯!”于是她将县令和马秀才一并处死,用他们的头颅祭奠儿子施育。
“你说什么?城阳郡海曲县施母叛乱,暴民已有数千人之多?”林长卿看完塘报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不是说城阳郡去年风调雨顺、粮食丰收吗?他们为什么要作乱?”
宋义声道:“启禀陛下,城阳郡去年的确收成不错,但恰恰是因为他们丰收了,每次征粮城阳郡的征集数量都是最多的一档,仅去年七月至十月就征了三次,总计一百万石。”
一位姓华的御史接着道:“城阳郡的官仓早就空了,可应丞相这次去还要向他们征粮。城阳郡守夏德泓是应丞相举荐的,宁愿苦了自己的百姓也要满足应丞相的需要啊!”
林长卿难得地发了火:“朕派他去赈灾,非但广信郡的灾情没有缓解,反而把城阳郡的百姓逼反了?应景辰他人呢?”
尚书郎吉不辍忐忑地回复道:“陛下,应丞相目前还在广信郡。”
“怎么还在那里?叫他赶紧滚回来!越添越乱!”
宋义声、吉不辍和华御史都是平生第一次见林长卿用这个“滚”字,吓得齐刷刷跪倒,口称“陛下息怒!”
林长卿只感到一股气涌上心头,令他一阵眩晕,喉咙也有些腥甜的味道。他喘了几口气,摆摆手示意众人起身,问道:“卢泽昱和晏浩然呢?”
吉不辍道:“卢丞相正在回来的路上,晏太尉暂时回不来。只因南楚郡也有叛乱,叛军声势浩大,府兵不敌。晏太尉……晏太尉正在前线御敌。”
“他……咳咳……咳咳……”林长卿正要说点什么,忽然咳嗽不止,喉咙中的腥甜味也更浓了。内官见状,忙端上漱口水和面巾、水盂。林长卿好不容易将喉咙口那一坨东西咳出来,定睛一看,竟然有丝丝鲜血。
内官大惊道:“陛下!”
林长卿示意他不要声张。但内官的脸色已经发灰,端着托盘的手不住地颤抖着。
刚刚起身的众人见状,又跪道:“请陛下保重龙体!”
林长卿无奈地叹道:“罢了,你们都下去吧。”
待众人走后,林长卿一下子瘫倒在榻上,对面如土色的内官道:“你也出去吧,朕无妨。今天的事不要告诉西帝,即使她亲自问你也别透露出去。”
内官抹了抹眼泪,道:“陛下,还是请太医看看吧!”
林长卿苦笑道:“不必了,太医一瞧,全天下的人都会知道朕病了。再者,心病岂是药石能医的?”
他已经许久没能好好睡一觉了。自打上一年起,水灾、旱灾、蝗灾一样接着一样,百姓疲敝、国库空虚。他自诩勤政爱民,不曾有丝毫懈怠,但不知怎么的,局势却一天比一天糟糕,自己亲手提拔的官员似乎一入官场就被老人们同化,好好的政策到了军声势浩大,府兵不敌”几个字深深的刺痛了他。南楚郡有八万驻军,兵强马壮,为何打不过那些乌合之众?谁是叛军?那些都是为了活命不得不自卫的贫苦百姓!若是按照他的意思,这些所谓的叛军应该被招抚而不是被剿灭,可是一则容易寒了前线将士的心,二则他也没有足够的钱粮去招安那些人。他不会对他们斩尽杀绝,却也不能放任他们到处流窜、打家劫舍。他就这么被两股力量撕扯着,直到自己倒下的那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