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灵异恐怖 > 东洲往事 > 第20章 赈灾(二)

第20章 赈灾(二)(2/2)

目录

林长晔喝道:“住口!休得胡言!你们听好了,下次再遇到这样的事,只需打听清楚是谁家、住哪里、家里是做什么的,报给苟副将,别的什么也不用做,本君自有计较。听清了吗?”

众人诺诺连声:“听清了,听清了!”

到了宛陵县衙,林长晔终于明白为什么宛陵县迟迟没有回复了。自打纪明达死后,所有候补官员中没有一个人愿意来补缺的,因此宛陵县眼下没有县令,只有一个师爷守着空荡荡的衙门。

林长晔皱着眉道:“邬惜墨……你就是纪明达的幕僚?”

邬惜墨道:“正是晚生。”

林长晔道:“衙门里还有其他人吗?”

邬惜墨哽咽道:“没有了,我县原本规模就小,不设县丞。县尉、主簿、典史这几个职位长期空缺。自打纪县令去……去世之后,教谕、巡检、法曹、税曹、甚至两班衙役全都散了。眼下宛陵县就是个法外之地,犯事的没人抓,饿死的没人埋。晚生……晚生实在是……”言未尽,他已泣不成声。

林长晔扫了一眼快要蒙尘的县衙,道:“本君在中都的时候,只知宛陵灾情深重,却不知官场亦如此艰难。对了,你只是个师爷,不是朝廷命官,为何他们都跑了,你却还守着这个县衙?”

邬惜墨拭去了泪水,道:“不瞒您说,纪县令被通缉的那些日子晚生也躲到乡下去了,到处都是乱民,实在没办法。”

“那后来呢?你怎么又回来了?”

邬惜墨道:“晚生是本地人,根在这里,家也在这里。古话说得好:‘覆巢之下焉有完卵?’如若本县久久不能恢复应有的秩序,任凭那些贼人作乱,晚生的家人和亲友们恐怕也是活不下去的。所以晚生选择留下来,多少分担一些,为百姓,也为自己。”

林长晔叹道:“辛苦你了。”

邬惜墨道了一句谢,忽然跪下道:“君上,晚生斗胆,恳请君上在本县多留几日。”

林长晔道:“你想让本君帮你们恢复秩序?”

邬惜墨道:“正是。那些百姓大多是良人,若不是吃不饱饭他们绝不会作乱,真正的恶人除了那些盗墓贼也就那么三五个为首的混子。如今您带来了救命的粮食,何愁百姓不能安居?”

林长晔道:“粮食我有,人手我也有,只是这宛陵的情况嘛……”

邬惜墨叩首道:“君上若不嫌弃,晚生愿效犬马之劳!”

于是,林长晔将一千八百粮食交给邬惜墨登记入册并由他来组织分发,让苟千钧带着部下把守城门和要地、维持秩序,命令散去的吏员们三日之内到岗,否则立即除名永不录用,又抓了二三十个闹事的关进大牢,其余的人顿时安生了不少。大灾之后,宛陵县人口折损过半,那一千八百石粮食勉强够剩下的人撑过这个冬天了,百姓们无不感恩戴德。

旬日后,林长晔上表,言宛陵县官员缺编严重,士子邬惜墨在赈灾中立有大功,建议任命其为宛陵县令。林长卿很快做了批复。邬惜墨从一个编外的幕僚摇身一变成了朝廷命官,自然喜出望外。他很快组织起了一批人手,虽然还是缺编严重,但至少能保证宛陵县的正常运营。

过了几日,眼见宛陵百姓都安置好了,林长晔提议去一趟纪明达的墓地。邬惜墨道:“要不就冬至那天去吧,正好给他盖个被子。”这是明中一带的风俗,每到冬至都要给已故亲人的坟上添一把土,称作“盖被子”。林长晔同意了,便在冬至日同邬惜墨和苟千钧一起来到埋葬纪明达的地方。

山上层层叠叠满是坟塚,有新有旧。旧的坟墓虽然墓碑上有干苔和裂纹、有些甚至字迹脱落,但大体上还算规整。新坟就不大像样了,有的墓碑已经倒下、有的墓碑干脆是烂木板做的、有的坟包很小得快要平了,更有甚者大概是埋得太浅,遗体被野狗刨出来糟蹋,十分不堪。

林长晔对众人道:“抽空把这些人好生安葬吧,不像个样子。”

苟千钧答应了一声。

邬惜墨道:“这还不算最坏的,这些大多是十月之前死的,再后来死的人往往连个坑都没有。有的家里人全死绝了,没人给他们收尸,也有的虽然还有家人活着,但也饿得挖不动土、抬不动遗体了,只好任由他们躺着。到了那个份上,人都麻木了。什么孝道、什么廉耻都顾不上了,天知道明儿死的是不是自己!”

林长晔道:“前面就是纪明达的墓吗?”

众人顺着他手指的方向看去,见有七八个人围在一座墓旁祭奠,为首的是两个头戴官帽的人。听见有人往自己的方向来,那两人齐刷刷回过头来,原来是宋义声和李佩山。几个人互相见了礼,林长晔问道:“你们也是来看他的?”

宋义声道:“同窗一场,不曾想已是阴阳两隔。”

李佩山拉了拉他的袖子,对林长晔道:“我等已经发完了赈灾粮,正要向君上复命,听闻君上还在宛陵,我等就赶来了,正好路过这里给他添把土。”

林长晔道:“一起吧。”

于是众人一起动手,将纪明达的坟包堆得高高的,将墓碑擦拭干净。众人都没带什么像样的果品,只好用碗装了几个馍放在墓前,又点了三炷香,包括林长晔在内的每个人都拜了拜。

祭奠结束后,苟千钧把馍收回来交给林长晔。林长晔只掰了一个角,示意他将剩下的馍掰成小块分给同来的人们,每人都得了一小块。

林长晔一边嚼着馍,一边问李佩山:“事情办完了,你回高昌国吗?”

李佩山道:“外臣要回中都向西帝陛下复命。”

林长晔道:“我们也回中都,正好同路。”

李佩山笑道:“给君上添麻烦了。”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