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灵异恐怖 > 东洲往事 > 第17章 乱象(一)

第17章 乱象(一)(1/2)

目录

未央城南有两座山,一曰旗山,一曰鼓山,两座山对峙耸立,高度不相上下,故世人称之为“旗鼓相当”。因这两座山离宫城较近,登上山顶可以俯瞰整个宫城,故由渤海国和高昌国各自派兵把守,不许闲杂人等上山。林长卿对这两座山无感,很少上山,而郑安雅独爱鼓山顶上的风景,一年到头总要去上几次。林长晔若是有事找郑安雅密谈,地点往往也会选在鼓山上。

鼓山顶上的凉亭内,郑安雅上下打量着眼前的年轻人:二十多岁,中等个头,衣裳都是白色的,眼神略有不安。

她问道:“你就是高平骏?”

高平骏应了一声:“外臣遭人陷害,不得以流落至此,恳请陛下收留。”

郑安雅道:“你的事朕听说了,朕可以帮你。不过,前几日你父亲的人也到了中都,你留在这里多有不便,不如前往颍州避避风头,如何?”

高平骏不敢搭话,瞟了林长晔一眼。

林长晔道:“还不快谢恩?”

高平骏这才跪道:“谢陛下恩典!”

打发走了高平骏,郑安雅与林长晔对坐饮茶,二人都沉默不语。良久,林长晔叹了口气,说:“入秋了,天气越来越凉了。”

郑安雅慢条斯理地道:“春种秋收,等过了这一茬,地里就长不出东西来了。”

林长晔“砰”地一下放下杯子,道:“我直说了吧,今年秋粮收成铁定减半,国库也没有存粮,只靠我们自己怕是撑不过年关。你真的不帮我们?”

见他说了实话,郑安雅收起了玩世不恭的表情,正色道:“你别怪我心狠,眼下我国的粮食也就够百姓吃个七分饱,支援你们一口,我的百姓就得少吃一口。从他们的嘴里夺下粮食喂你们的百姓,我交代不过去啊!”

“天下要乱了……”林长晔双手抱头道,“饿着肚子的人什么事都干得出来。我想过很多种办法,都无济于事。我没办法凭空变出粮食来啊!”

“对不起,这次我真的没办法。”郑安雅道。

十月,北风一阵紧过一阵,气温骤降。那些只能吃半饱的饥民在天暖时尚且能撑一阵子,天一冷,消耗更多,肚子也就更容易饿。许多人裹着破旧的被褥挤在一起,依然冻得瑟瑟发抖。人员聚集加上物资匮乏,使得盗贼们愈发猖獗,百姓们更加苦不堪言。终于,在目睹了一个又一个亲人饿死之后,有人揭竿而起了。一群山野村夫、乌合之众,能有多少战力?几处起义军刚刚冒头就被朝廷派来的军队剿灭。但是明眼人知道,大势已经不可逆转。

十一月初一,午时刚过,渤海国城阳郡的百姓忽然发现,好好的天色忽然暗了下来。

“有点冷啊,要下雨了吗?”

“不对啊,你看这天上才几朵云。”

几个人抬头望天,太阳依然是不可直视的,周围半片云彩都没有,哪里是要下雨的样子?

“这是怎么回事啊?我还以为是云挡住了太阳呢,可这天明明就是变暗了呀!”

“嗨,管他呢,干活去,干活去。”

说话间,天色变得更暗了,大中午的看着像傍晚。

“哎呀,这怎么回事?”一个在河边洗衣的农妇大声叫道。众人纷纷围了过去。

“你们看,这太阳……”农妇哆哆嗦嗦地用手指着水中,满脸的惊恐。

众人定睛一看,水中太阳的倒影竟然变成了月牙一般细细弯弯的一条!

有人揉揉眼睛,道:“这别是个月亮吧,太阳不是圆的吗?”

马上有人反驳道:“你自己看看天上哪里有月亮?这就是太阳!”

“太阳怎么变月亮了?”

“这什么情况?”

瞬间,整个河岸像炸了锅。在场的百姓惶恐不已,不知道这异常的天象意味着什么。这时,有人请来了本地最有学问的岑老夫子。可是不等岑夫子来到河边,天瞬间变黑了,不是之前的那种暗,而是全黑了。整座城伸手不见五指,只看到天空中点点繁星显露,月亮也不知去了哪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