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灵异恐怖 > 东洲往事 > 第13章 宋义声(一)

第13章 宋义声(一)(2/2)

目录

宋义声道:“陛下,臣对唐谨言、萧镇岳、井弘毅、井鹄飞四人的处理结果无异议,但臣以为,清源君在整个事件中亦有责任!”

田文澜道:“敢问宋御史,此事与高昌国有关吗?”

宋义声道:“无关。”

田文澜道:“既然与高昌国无关,那就是我国内政,在东朝堂上奏即可,为何非要在大朝会上提及?”按照惯例,大朝会上通常商讨的是涉及两个国家、需要两国共同商议的事,至于渤海国或高昌国的内政则往往不会提及,因为这些事在东西朝会上各自处理就可以了。

宋义声梗着脖子道:“因为清源君长年阴泽子孙,他们当中有的人已经被宠得目无法纪。此番纪明达之死,清源君及其子孙中不乏推波助澜、甚至落井下石之人,而如今他们却如无事人一般,臣不服!”

渤海国众臣听得冷汗直冒,因为田文澜也是林长晔的子孙,宋义声明摆着要把事情闹大,这是要撕破脸了?

田文澜怒道:“你……你什么意思?”

宋义声整了整衣冠,跪道:“陛下,纪明达是臣的同窗好友。他是个心怀百姓、清正廉明的好官,这一点萧镇岳将军可以作证。如今这样的官员不说凤毛麟角也是屈指可数,可是他却被人生生逼死。每每想到这里,臣心如刀绞!”说罢,以额触地,叩首直至流血。

林长卿道:“你先起来,朕并非不处理。”又转头问郑安雅:“要不你们先走?”

郑安雅本就存了看热闹的心思,能拖一会儿是一会儿,又见宋义声直起身子用恳求的目光望着她,遂笑道:“我闲来无事听听也好,你们只管议你们的,当我不存在就好了。”

林长晔只觉得一口老血直冲脑门。西帝不走,高昌国的臣子们一个都不敢离开,这不是明摆要看他出丑吗?虽说自从中都启用之后,东西朝堂上基本没有秘密可言,朝上刚议完的事,下了朝就传到对面去了,但在众目睽睽之下议论自己是否有罪,他还是觉得脸上挂不住。要是换成别的事,他早就反唇相讥了,可眼下他就是当事人,若是由他出面赶人,怕是更容易落人口实。他习惯性地偷偷瞟了一眼田文澜,以往在这种时候都是田文澜替他发声的,但是这次行不通了,因为田文澜也是宋义声要弹劾的人之一。

见西帝按兵不动,宋义声的腰杆子更硬了。他高声道:“陛下容禀,臣言清源君有错一事并非空穴来风。明中郡守唐谨言祖籍南楚郡,其祖父唐腴是位小商人,偶然与当地的盗墓贼相识。唐腴凭借其三寸不烂之舌协助盗墓贼们倒卖非法所得之物,从中学会了鉴定古玩。四十年前,就是这个唐腴,从那伙贼人所盗的赃物中选出一只羊脂玉蝉赠与当地豪族族长井维嵩。井维嵩见之如获至宝,随即献给了清源君。而清源君得到这只玉蝉之后将其置作为茶宠,每日用茶水浇灌。宾客们见玉蝉白如凝脂,虽久经茶水浸泡,稍加擦拭依然光洁如新,大为稀奇,纷纷打听此蝉从何处来。于是,唐腴名声鹊起,由一位不之名的小商贩一跃成为当地的知名富豪古董鉴定商人。经此一事,唐腴和井维嵩的关系愈发密切,子辈孙辈亦走动频繁,直到他们的孙子唐谨言和井弘毅分别担任明中、淮南两郡郡守时依然如此。与此同时,唐腴及其子孙在非法文物交易这一块也日渐根深,他们不仅与那一伙盗墓贼合作,也参与其他文物倒卖活动,从中获利甚巨。故唐谨言只是区区一郡守,俸禄不过千石,其日常花费却堪比未央宫!此事淮南郡守井弘毅及其侄昭武校尉井鹄飞均亲身经历,但他们都装作不知。”

“当真?他竟敢如此僭越!”听到一个郡守居然比自己开销都大,郑安雅忍不住插了一句嘴。

“臣所言句句属实,绝无半点虚假!”宋义声再度拜倒。

“长晔,如此说来,你的确识人不明。”林长卿道。

林长晔应了一声,没有说话。

宋义声又道:“清源君,您可知那玉蝉的来历?”

林长晔皱了皱眉不搭话。

郑安雅笑道:“说说吧,朕想听。”

宋义声道:“古时的南楚人认为蝉生性高洁、蜕变不死、具有神性,故南楚贵族喜用玉蝉作为口琀置于逝者口中。清源君,那玉蝉不是一件普通的明器,是他们从逝者口中取出来的!”

“他妈……”听闻自己盘了好些年的玉蝉居然是从死人嘴里挖出来的,林长晔的胃里犹如被人打了一记重拳般地翻江倒海,真是又恶心又惊悚。他怒不可遏,几乎爆了粗口。

“啧啧……隔夜饭都要吐出来了。也罢,朕不听了,走。”郑安雅起身出了正阳殿,路过宋义声身旁时,朝他微微颔首,后者会意。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