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四姓豪族(2/2)
纪明达心想可不是嘛,但嘴上却不敢说,只道:“下官愚钝,还请明公教诲。”
唐谨言道:“因为他们是清源君的子孙。”
纪明达一听到“清源君”三个字,大惊失色,问道:“当真?可他们不是姓井吗?”
唐谨言叹道:“我说过你多少次,叫你多用心你就是不听。一百多年前,清源君将其后代分成四支,分别以山、川 、井、田为姓,迁出清源郡居住。那井郡守和井校尉就是出自井姓,井郡守是清源君的九世孙,井鹄飞是第十世。虽然他们不再姓林,但四姓之间仍将彼此视作同族,论辈分相处。不止是他们两个,朝中的尚书郎田文澜也是清源君的十世孙,虽然只是个六百石的中级官员,却是朝中除了清源君之外距离陛下最近的人,得罪不得的。这些都不是秘密,每个官员都应该知道的,你呀……”
纪明达问:“那方才井校尉提到的淮南郡豪族们……”
唐谨言道:“自然是同在淮南郡的山姓和川姓了。”
“都是清源君的子孙啊……”纪明达喃喃自语道。
唐谨言道:“明达你不是外人,我说句不该说的,你可知道为什么赈灾粮要从淮南郡出?陛下要赈灾,但国库已空就只能从地方上筹集粮食,可各郡都说有困难不愿出钱出力,怎么办呢?只能看哪些郡守比较听话,从这几个郡先征一些粮食以解燃眉之急,只要有一个郡先出了粮其他的郡就不得不跟进。可郡守们也是有派别的,派系的源头就是朝中的卢丞相、应丞相、晏太尉和清源君。前三位就不提了,都是千年的狐狸半点亏也不肯吃,要他们劝说自己的亲属和门生故吏们牺牲自家利益解救别的郡县,他们必定百般推诿。只有清源君特殊,因为他是陛下的弟弟,与陛下同气连枝,若是陛下受群臣挟制,他的日子也不会好过。所以,在赈灾这件事上只有清源君会妥协,那这份差事自然就落到了他的头上。清源君揽了这个活,就要把这件事摊派给自己人去做。哪些是自己人呢?除去他的地盘清源郡,就只有辽东郡、渔阳郡、邺郡和淮南郡这四个郡的郡守与他亲近。可是辽东郡、渔阳郡离这儿太远,粮食运到半道上就会被吃完, 邺郡的日子也过得紧巴巴的,只有淮南郡既离得近又有些余粮,可不就摊派到他们头上了?今年年成不好,淮南郡即使有余粮却并不充盈,照往年的话这些粮食应该留在库内以备不时之需,不应该匀出去。但上头的指令下来了,底下人不愿意做却又不得不做,怎么办呢?只好先交付一些应付上面,其余的能拖就拖。”
纪明达道:“原来如此,多谢明公指点。只是百姓那边可怎么办?这些粮食可吃不了几天。”
唐谨言道:“走一步看一步吧。不然呢?你要为几个平民百姓得罪清源君和山川井田四个豪族吗,你头上的乌纱帽还要不要了?”
纪明达略一沉吟,又忐忑地问道:“明公,除了淮南郡,可还有其他郡守愿意帮我们?”
唐谨言道:“没有,要有我早求人了!全国上下那么多郡,半数以上的郡守是朝中权贵的亲属,他们不怕事,出了事有上头的人保着,还有三成是祖上有荫封的当地豪族,在本地树大根深,也是轻易动不得的。只有我是极少数没有靠山的……唉,我的祖父因为某些机缘还能跟清源君说上几句话,到了我这一辈就不行了。我知道你也是寒门出身,应该明白像你我这种朝中无人的,为官更须小心谨慎。你若是和他们那些豪族起了冲突,就算道理在你这边又怎么样?他们的奏折可以直达天听,做错了有朝中权贵们罩着,你我有什么?一步踏错就万劫不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