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灵异恐怖 > 东洲往事 > 第6章 饥荒(一)

第6章 饥荒(一)(1/2)

目录

共治一百五十年,渤海国总人口超过五千万,而与此同时,高昌国的人口刚刚过两千万。

林长卿日渐焦虑,尽管这些年他们尝试了兴修水利、鼓励耕种、提高亩产等种种办法,将国土的人口承载力从两千多万提高到五千万人,但多打出的粮食很快就被飞速增长的人口所消耗。前几年风调雨顺,粮食收获颇丰,尚可堪堪养活五千万人,可是他心里清楚,渤海国不可能一直这么好运。

“去年让你们在各郡推广减少人口出生的办法,成效如何?”林长卿揉了揉酸胀的双眼问道。

左相应景辰道:“回陛下,时日尚短,目前看不出效果。常言道:’十月怀胎,一朝分娩。’最近几个月生下的孩子都是去年告示发布之前坐胎的。”

“那孕妇的数量呢?”林长晔道。

“啊这……”应景辰偷偷替自己捏了把汗,“清源君,肚子里的事不好统计啊。怀了不一定生得下来,生下来的也未必只有一个。”

“你直接说你什么也没做不就得了,找哪门子借口?”看到他敷衍了事的样子,林长晔忍不住怼了他一句。

应景辰不作声了,他倒不是什么都没做,只是各郡县基本没人听他的。身为避子政策的主要执行者,他自己有六个儿子、五个女儿,六个儿子还给他生了三十几个孙子女,各地的官员们要是认真起来质疑他,该如何服众?所以对于这件事,他能躲就躲、能避就避,每日出工不出力。

“再这样下去,会饿死人的。”林长卿的声音很小,像在喃喃自语。

林长晔则满面愁容:“已经有饿死人的现象了,云中郡、广信郡、南楚郡都有,都是些没有土地的穷人。乡、县两级怕担责任都选择隐瞒不报。可问题是,他们不上报,朝廷就不能发放救济粮食,挨饿的人会更多。”

“这些地方的流民多吗?”林长卿问。

右相卢泽昱道:“广信郡和南楚郡情况较为严重,流民有数千人,臣已经让相邻的钱塘郡和淮南郡尽力接收了。但是这两个郡也没多少余粮,臣查阅了多个县的县志,钱塘郡的人均耕地从三十年前的五亩下降到三亩八分。”

“才这么点?”林长晔惊讶道:“钱塘郡可是最主要的产粮区啊!三亩地产的粮食才能养活一个人,如此说来钱塘郡产的粮食只够自己吃的?”

卢泽昱道:“是的,清源君。钱塘郡的情况已经算好了。”

“降低出生率的事情还得做,泽昱,此事交于你。”林长卿道。

卢泽昱应了一声。

林长晔道:“问题是远水解不了近渴,眼下的这么多人怎么办?”

“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了。”林长卿无奈道。

应景辰偷偷看了林长卿一眼,又迅速低下头,但还是被林长晔发现了。

他问道:“应丞相,你想说什么?”

“呃,依臣之拙见,眼下的难题可否向……向邻国求助?”应景辰忐忑地说。

林长晔翻了个白眼给他:“你说求高昌国?要去你去,我可不触那个霉头!”

一直在旁沉默不语的太尉晏浩然发话了:“高昌国未必肯帮我们,没准还等着我们乱起来呢。”

“你什么意思?”林长卿问。

晏浩然道:“三个月前边境就传来消息,说高昌国在增兵。”

“他们莫非要趁人之危攻打我们?”卢泽昱惊讶道。

见几个人都看向林长卿,林长晔忍不住道:“你们多虑了吧?广信郡和南楚郡与高昌国接壤,不久前有数百流民越境逃往高昌,他们增兵只是为了维护边境安宁。”

晏浩然冷笑道:“清源君,高昌乃虎狼之国,您可别因为两国百余年相安无事就被他们蒙蔽了。”

“你们先下去吧,人口的事改日再议。”林长卿道。

“陛下!臣以为眼下最重要的是应该提防高昌国趁虚而入!高昌国年年秣马厉兵,他们的虎狼之心从未变过!”晏浩然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