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避子汤(三)(1/2)
又过了三年,在沈行知和文秀云夫妇的努力下,紫茄花已在高昌国北部几个郡大面积种植,把紫茄花方的成本从每月五百钱降低到一百钱以下,芸薹子方所需的白芍、生地、当归、川芎等药材也被高昌国见缝插针地种植在众多山区,整个疗程的药价也从大约五两银降低到一两。更可喜的是,文秀云提出的热敷法被证明是有效的,人们只需将砂子或盐稍稍炒热后放入一个布袋里,待温度适宜的时候让需要避孕的男人坐在上面一至两刻钟就可以有效避孕,此法不但不花钱,而且对男女双方身体都没有伤害,如果日后需要生育,只要停止热敷半年即可恢复生育能力。郑安雅闻之大喜,恰好当日就有大朝会,她便忙不迭地在会上把这件事提了出来,希望两国共同重视人口问题。
“什么,控制人口?”渤海国众臣面面相觑,随后纷纷看向林长卿,希望他给个说法。
虽然知道郑安雅这些年一直在捣鼓这类东西,但郑安雅不经商量直接在大朝会上提出来的行为还是把林长卿弄懵了。他小声问她:“这事你没跟我提过吧?”
郑安雅这才意识到自己太唐突了,但这种事开弓没有回头箭,既然提出来了就得做到底。于是她没有回答他,只对众臣道:“我们这是未雨绸缪。虽然目前两国的人口都尚未达到土地承载的极限,但若是敞开了生,也就是两代人的事。”
“男女居室,人之大伦。生儿育女天经地义,西帝陛下竟要阻止百姓生养子女,真是岂有此理!岂有此理!”丞相晏好古最推崇多子多福,他本人有二十多个儿孙,一听说郑安雅要限制生孩子,他就跟猫被人踩了尾巴一样跳了起来。见他起了头,应沐恩和卢早行的幼子卢稀声一起出列附和,渤海国的其他大臣也纷纷表示反对,一时间,大朝堂喧闹得像菜市口。
礼官赶紧鸣金三下,高声道:“肃静!”这是共治二年郑安雅立下的规矩,只因两班大臣时常发生争执,吵吵嚷嚷不成体统,故在正阳宫设一钲,遇到这种情况就赶紧鸣金,让大家住口。
可是鸣金在此之前只用于战场上收兵,从未在朝堂上出现过。渤海国重文轻武,大臣们总是对大朝堂上摆这么个东西感到不伦不类,见高昌国又鸣金了,一个个更是不服,嘴巴虽然停了,白眼恨不得翻到天上。
待众人安静下来,牟清泉道:“我理解诸位的心情,我们神族也和人族一样喜欢多子多福。可是若任由百姓随意生育,如今有五子不算多,子又生五子,一对祖父母能有二十五个孙辈。人口暴涨,土地却不会成倍增加,这么多人如何养得活?我们总要给子孙后代留一口饭吃啊!”
应沐恩道:“儿孙自有儿孙福,臣提议等这个事真的成为问题了再限制也不迟。”
“可是人口增长是有惯性的,”段知书道,“等真到了土地养不活人口的那一天,定是有大量的青壮年男女和嗷嗷待哺的孩子,再限制生育恐怕来不及了。”
卢稀声到底年轻,颇有些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味道:“敢问西帝陛下,神族也限制生育吗?”
这下子五姓女们都坐不住了,纷纷谴责他道:“我们神族两三百年才生一个,哪有那么大影响?”“我们两千岁才成年,人数又少,多生几个也养得起啊!”
卢稀声哈哈大笑:“各位神族的奶奶大娘们,你们自己生不了孩子,也不让我们生,会不会太缺德了点?”
“卢稀声,慎言!”眼看他越说越离谱,林长卿在神族发火之前赶紧喝止他。
一位高昌国官员笑道:“大言稀声,你倒是挺能讲。”
卢稀声自认为抓住了把柄,高声道:“你们高昌国辩不过别人就顾左右而言他吗?怎么,在下名叫卢稀声就不能大声说话了?”
段知书打着圆场道:“你们是不是误会了什么?这天下终究是人族的数量远远多于神族,神族就那么一万来人,靠一个京畿郡就能养活,至少未来一千年都是如此。可人族的数量如果不加控制,不要说一千年,连一百年都撑不到,到时候受苦的不还是人族百姓?”
晏好古偷偷冲他的门生陈御史使了个眼色,后者立即出列,说:“二位陛下,臣以为高昌国所言并非毫无道理,只是能否只限制百姓不限制贵族和大夫们?圣人言:‘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臣私以为,只限制百姓即可,不必限制大夫们生育。”
“这样也行?”“听起来不错。”“不大好吧?”“有什么不好的?大夫岂能与庶民雷同?”“不行不行,我们高昌国可没有庶民和贵族之分!”众臣议论纷纷。
见大家吵不出个结果,郑安雅对众人道:“朕此次只是提一个建议,何时执行、究竟如何执行两国还是自行决定。不过这件事终究是要做的,宜早不宜迟。自今日起,高昌国全国上下推行避子汤,鼓励所有人族参与。退朝!”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