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2章 《山海探查》(2/2)
“不错,用这个指北针,只要片刻,便能快速找到南北方,比观察其他的东西要快很多。”
熊巫对熊洪“发明”的各种器具,总是赞不绝口,事实上,这些东西的确帮助熊部落做了很多方面的改变,不管是用于农业种植或者养殖,亦或者是各类工坊,都是如此的效果显着。
“这是第一册的,接下来还有其他的内容,比如地图的绘制、如何发现矿物、怎样推算出自己的位置、地图的比例尺、站立点与目标点的识别……这些知识,就稍微复杂一些了。”
熊洪参考了后世军队中常用的一些地图知识,而是他准备编写的《山海探查》书册中,会着重讲解地图的系列知识,比如如何使用地图、如何绘制、各种地图符号、地图分幅、比例尺、等高线……虽然有些知识只能是理论性质的,但熊洪也决定将它们给写出来。
知识只留在自己大脑里,如果不传承下去的话,那除了用于自己装逼,对生产力发展将毫无推动作用。
“除了这些基础的地图知识,还有一些更加高深的,但也更有用的。比如海面上如何辨别方向,如何在海上确定自己的位置,如何观测海风和潮水……”
熊洪越说越兴奋,自己的思路也越来越清晰,他就是要通过这种知识的传承与发展,将部落带到一个新的高度。
“当然,这些都是以后需要各个船长和水手们学习的,我准备写完之后,趁着今年冬季,把这些船长们都拉过来,让他们好好学一学。”
“虽然看起来很难,不过只要将这些书册内容熟练掌握,那不管是探索,还是寻找资源,对我们部落来说,都是很必要的帮助。”
熊巫对熊洪说的内容很是赞同,探索队就像是部落的眼睛,部落需要他们发现更多的地方,探索更远的资源,而熊洪族长准备撰写的《山海探查》,就涉及到探索的方方面面。
只要学会这些,必然能够让探索队更加活跃,他们越是活跃,去过的地方越多,能够给部落带来的好处就越大,越是能发现部落需要的土地、山林和矿产、河流。
所以当熊洪提出要集中培训一批具有这种探索知识的队伍,熊巫立刻就表示赞同,并开始筹备各种准备工作——学习的场地、抽调的教授、后勤的保障等等,并且打算在熊洪认可后,给各个营地去信,让他们挑选精干的力量,秋收完成之后,到本部来集中学习。
“其实不止是探索队需要这种学习,很多工坊也都需要,只不过部落的生产任务很是紧张,很多部门是抽不出这么多时间来学习的。”
熊洪叹了一口气,集中培训并实际操作,是提升各类工坊生产效率、解决人员素质低下、生产技艺不成熟等共性问题的最好办法,可是部落有部落的难处,平时大家都要做事,而且人员还很是分散,只能趁着冬季的农闲时节,集中学习。
可就算是集中学习,也只能覆盖到部分的族人,更多的营地和村落,对这种集中培训虽然很感兴趣,但奈何力不从心。
熊洪的办法,就是今年冬天先培训一批骨干,让那些具有“教授”资格的巫们也参与学习,到春天的时候,去往各个营地,带上制定好的教材,去教这些族人。
年纪大的,不愿意学习的,或者完全没有学习天赋的,熊洪准备只让他们学一些基础知识,会识字就行;而部落的孩童们,则需要接受更加完整、系统的知识,在基础教育的基础上,再进行某一个方面的强化提升。
也就是说,熊洪已经不再满足于让整个部落都接受“基础教育”,他还希望开设更多“专业的”、“高级的”技能课堂,提高族人在某一个方面的专业能力。
现在的熊洪,已经越来越感觉到这一点的重要性。
“不着急族长,慢慢来,这才几年时间,部落就已经到达我们之前想都不敢想的样子,要是再过十几年,甚至几十年,谁能说清楚部落到底会有多大变化呢?”
“再说,哪怕我们看不到部落巨大变化的这一天,但我们的儿子可以看到,儿子的儿子能看到,只要这样一直走下去,迟早会有部落的族人可以看到的。”
不同于熊洪,熊巫现在越来越有一个大部落巫师该有的沉稳和冷静,这也让原来跟他一样的石巫、木巫、水巫等巫师们,对他更是敬重,相应的,这些巫师们也越来越显得“神秘”了。
熊洪点点头,自己的确不需要太过着急,任何事情都需要时间的积累,虽然他很想达到那种迅速质变的效果,但没有大量的积累,达不到量变的条件,又怎么能形成质变呢?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羁绊”,可不是一两句话就能说清楚的。
“不错,巫你说的很对,我们的确没必要着急,现在的重点,以及未来很长一段时间的重点,就是利用好部落现有的工具、技术,来积累更多的物资、养活更多的人口。”
熊洪顿了顿,继续说道:
“当然现在部落的人手也不算少,跟我们接触的部落都与我们交好,很多东西就能继续推行下去,我觉得,今年可以接收更多的人手来我们这里,参与冬季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