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灵异恐怖 > 原神:我有一座图书馆 > 第1632章 此夜曲中闻折柳

第1632章 此夜曲中闻折柳(1/2)

目录

不过就算是这样苏均还是无奈且无奈,很明显没有任何一个人可以逃开对于八卦的喜爱和猎奇心理,尤其是对象还是苏均的时候,这谁忍得住啊?

《蒹葭》的含蓄和《关雎》的大胆几乎让每一个看到诗歌的人不由得心头一震,女孩子们不由得想起了初恋的美好时光,而男孩子们则是不得不感慨一声“苏先生还得是苏先生,就连泡妞都能整出来一些新的花样”。

就单单这两首的任何一首单独拿出来都足够让一个人顿时风靡提瓦特,更别说用这两首诗表白之类的,估计应该没有女孩子会拒绝吧?

当然,前提是两个人互有好感,额……要是苏均的话,条件可以放松一点。

但对于吃瓜的群众们来说他们最好奇的一点就是究竟是谁才能够得到苏先生如此美妙的两首诗?换而言之,谁是苏先生的心上人呢?

这个问题确实有些难搞懂啊。

论坛上面。

《蒹葭》和《关雎》算是让大家伙结结实实的吃了一次瓜,虽然苏均本人不是这样想的,可大家的重心一下子落在了前两首诗上面连第三首的《夜圣城闻笛》都被忽视。

好在并没有全忽视,毕竟第三首诗就在《关雎》的后面,想忽视还是很难的。

《夜圣城闻笛》就这样水灵灵的在两首“情诗”之中。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夜风满圣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这首诗就很简单了,和前面的《蒹葭》和《关雎》不一样,这首诗的直白程度还在它们之上。

简单来说意思就是:哪里传来的笛声融入夜风之中整个圣火竞技场都可以听到,我听到这里这样的笛声不仅想起了故乡的《折柳曲》,怎么能不想起家乡呢?

把这首诗放在《关雎》之后很突兀但是又很巧妙,而它的巧妙之处就在于似乎把前面所铺垫的情感全部推翻了。

也不能说是推翻,更准确的说法叫做升华,就像是一篇好的散文一样,它的情感一定是逐层递进的,例如《白杨礼赞》,而苏均的这三首诗也是如此,它的情感也是递进的。

从小爱到大爱,从思人到思乡……两者并不冲突,甚至可以说是相辅相成,只是在情感的渲染之下谁知道思的是故乡还是故乡的人呢?或者两者都有。

论坛。

一张送不出去的支票:我看倒是不见得吧,我倒是觉得你们的猜测都是错的,在仔细看看第三首。

最好的伙伴:你这个家伙胡说什么呢。

璃月小厨娘:没错没错,你妄自揣测苏均哥的诗词就是画蛇添足!

行侠仗义:这个事情很严重了。

那维莱特:不过确实有些不对,仔细看下来倒是第三首的情感最直白,我也赞同你们可能搞错了。

正义的化身:那是什么搞错了?你的意思是另有乾坤?

璃月国立大学:没错,我觉得这三首诗不可能如此简单的,如果只有前两首倒还好说,我也赞同你们的意见,但第三首诗出来之后我自己推翻了先前的猜想。

须弥教令院:果然英雄所见略同啊,我倒是倾向于《蒹葭》和《关雎》更深层次的意义是和《夜圣城闻笛》一样的思乡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