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3章 淮河伏击(1/2)
淮河千里战线,烽火四起。
就在林仁肇与辽军在海州城下血战当日,难分胜负之际,淮河中游的西线,一场更为隐秘、却同样决定战局走向的风暴,正在夜色中悄然酝酿。
赵匡胤亲率的万余精锐,如同暗夜中流淌的水银,昼伏夜出,悄无声息地穿越了宋境。
最终在四月初的一个凌晨,抵达了预定集结地,淮河北岸一处芦苇密布的河湾。
此地水流相对平缓,江面不算宽阔,隔水相望,便是控扼淮河水道的重要关隘之一,被誉为“淮河双关”的临淮关。
关隘雄踞于南岸一处凸出的山嘴上,地势险要,城墙依山傍水而建,其下正是多条水路岔口的交汇处,掌控着上下游及支流的航运。
此时,天光未亮,残月西沉,只有对岸关墙上零星的火把在微风中摇曳,映照出巡逻兵卒模糊的身影,一切似乎都与往常无数个平静的夜晚无异。
赵匡胤在韩重赟、张光翰、潘美等心腹大将的簇拥下,勒马于岸边高坡,隐在黑暗中,眺望对岸。
江风带着水汽拂面,却吹不散他眼中灼热的光芒。
“陛下,各地调集的舢板、走舸已按计划汇聚于各条支流芦苇荡中,只待号令。”
韩重赟低声禀报。
张光翰补充道:“据前几日细作回报,临淮关守军注意力多被上游寿州大战吸引,防御看似并无特别加强。且此时正是人最困顿之时,天光将亮未亮,最是松懈。”
赵匡胤微微颔首,脸上露出一丝智珠在握的沉稳笑容。
他仿佛又回到了四年前,那个也是在这样的黎明前,他率奇兵突破天险,一举擒拿南唐大将皇甫晖的辉煌时刻。
历史,似乎即将重演。
“此关一下,濠州门户洞开,我军便可长驱直入,截断伪唐淮西诸军联系!”
赵匡胤声音低沉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决断。
“唐军李贼此刻心神必为东线辽军与寿州战事所牵,绝难料到朕已亲至,并敢行此雷霆一击!”
他目光转向身旁跃跃欲试的潘美:“潘美!”
“末将在!”
潘美抱拳,眼中闪烁着立功心切的火焰。
“命你率五千敢死之士,乘舢板、走舸,借夜色与水声掩护,首批渡江!登岸后,不惜一切代价,抢占关前滩头,若能趁乱夺门则最好,若不能,便固守待援,接应后续大军渡河!朕要在这临淮关,再演一出‘破清流’!”
赵匡胤的命令清晰而果断。
“末将领命!必为陛下拿下此关!”潘美慨然应诺,转身大步离去。
很快,原本寂静的北岸河湾与各条支流芦苇荡中,如同鬼魅般悄然滑出数百艘小型战船。
船上满载着屏息凝神的宋军精锐,他们桨橹并用,几乎不发出大的声响,如同贴着水面的鱼群,迅速而有序地朝着对岸那片黑暗中的关隘轮廓驶去。
江面雾气氤氲,很好地掩盖了船队的行踪。
潘美立于首船船头,手按刀柄,心脏因紧张与兴奋而剧烈跳动。
他看着越来越近的南岸,关墙上依旧只有零星火把,巡逻的士兵身影稀疏,一切迹象都表明,偷袭成功的可能性极大!
他仿佛已经看到了自己率先登城,一举攻克险关,名垂青史的景象。
船队顺利越过江心,甚至已经能清晰地看到关墙下被水流冲刷的岩石。
前锋的舢板已经开始接触岸边浅滩,士兵们悄无声息地跳下船,涉水向滩头集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