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71章 长安出事了!(2/2)
海面上的那个黑点越来越近,庆修的心也跟着提了起来。
他手里的望远镜就没放下过,死死的盯着那艘船。
船的样式很古怪,船身狭长,挂着一张巨大的方帆,但两侧又伸出很多长长的木桨,几十个膀大腰圆的水手正在奋力划动。
看这架势,既能借风力,也能靠人力,速度倒是不慢。
“国公爷,这是哪家的船?瞅着不像咱们大唐的啊。”二虎也凑了过来,满脸的警惕。
“不清楚。”庆修摇了摇头,脸色沉得能滴出水来。
他心里第一个念头是,难道是罗马人?
可不对啊,罗马人就算要来,也得先穿过马六甲,再绕过大半个南洋,他们怎么可能找到这么偏僻的地方?而且船的样式也对不上。
难道是这片海域的其他土着文明?
庆修觉得这个可能性也不大。
从山洞部落跟沙漠部落的情况看,这片大陆的文明程度还处在石器时代,能造出独木舟就顶天了,怎么可能造出这么大的海船。
“传令下去,全船戒备!”庆修放下望远镜,果断下令,“火炮准备,要是对方有敌意,不用客气,直接给我轰沉了!”
不管对方是谁,敢闯到他的地盘上,就得做好被崩掉牙的准备。
船上的气氛一下就紧张了起来,船工们各就各位,黑洞洞的炮口悄悄调转,对准了那艘越来越近的陌生船只。
岸上的野人们也发现了海上的异状,一个个紧张的握紧了手里的武器,聚集在庆修的船边,如临大敌。
就在这剑拔弩张的时候,一直专心画海图的袁天罡,突然从船舱里跑了出来。
“国公爷!国公爷!”他一脸激动,指着那艘船,声音都在发颤,“是仙舟!一定是接引我等的仙舟来了!”
庆修差点没一脚把他踹回海里去。
都什么时候了,还仙舟?
你家仙人长得五大三粗,划着桨来的?
“二虎,把袁大人请回船舱,让他好好看着,别出来添乱。”庆修没好气的吩咐。
“是!”二虎领命,连拉带拽的把还在那手舞足蹈的袁天罡给拖了回去。
庆修重新举起望远镜,那艘船已经离得很近了,他甚至能看清船头上站着的人。
那些人穿着打扮,好像……有点眼熟?
就在他疑惑的时候,对面的船上,突然升起了一面旗帜。
一面黄底黑字的龙旗,在海风中猎猎作响。
大唐的旗帜!
庆修愣住了,船上所有的大唐船工跟家将也都愣住了。
“是咱们的人?”
二虎扒着船舷,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庆修也懵了,他揉了揉眼睛,又仔细看了看,没错,确确实实是大唐的官方旗帜。
他娘的,这帮人是怎么找到这儿来的?
他这次出海,走的是一条全新的航线,连他自己都是摸索着过来的。
长安那边,除了李二跟几个心腹,根本没人知道他的确切去向。
难道是李二派人来的?
可这才过了多久,就算李二要找他,也不可能这么快就找到这鸟不拉屎的地方吧?
庆修心里一万个问号,但既然是自己人,那警报自然就解除了。
他挥了挥手,示意炮手们都把家伙收起来。
很快,那艘大唐的船靠了过来,在距离庆修的铁船不远处停下。
从船上放下来一艘小船,几个穿着官服的人,在一群禁卫军的护卫下,朝铁船划了过来。
为首的是一个五十多岁的老臣,面白无须,神情严肃,一身绯红色的官袍,在阳光下很是扎眼。
庆修认得他,是中书省的侍郎,姓裴,算是朝中一个有分量的文官。
裴侍郎被禁卫军搀扶着,颤颤巍巍的爬上铁船的悬梯。
一站到甲板上,他先是扫了一眼周围的环境,当看到岸边那些穿着兽皮,好奇张望的野人时,他的眉头明显皱了一下。
再看到庆修一身随意的布衣,头发也只是简单的束在脑后,完全没有国公爷的架子,他的嘴角忍不住抽了抽。
“下官中书侍郎裴矩,参见庆国公。”裴侍郎整理了一下官袍,对着庆修,一丝不苟的行了个大礼。
他身后的几个小官,也赶忙跟着行礼。
“裴大人不必多礼。”庆修抬了抬手,心里却在飞快的盘算。
中书省的侍郎,亲自带队,跑这么远来找他,这事儿绝对小不了。
“裴大人一路辛苦,不知……所为何来?”庆修开门见山的问。
裴侍郎直起身子,从怀里无比郑重的掏出一卷用黄绫包裹的书信,双手高高捧起交给庆修。
庆修只看了一眼,心便猛地往下一沉。
书信中的内容很简单。
李二急需他立刻返回长安,有要事请他处理,十万火急。
速归?还不得有误?
他知道,肯定是长安出大事了。
而且是只有他才能解决的大事。
不然以李二的性子,绝不会在他刚出来没多久,就用这种十万火急的方式把他叫回去。
“敢问裴大人,可是朝中出了什么变故?”庆修沉声问道。
裴侍郎的脸上露出一丝为难,“国公爷,此事……事关重大,下官在路上也不便多言。陛下只吩咐,务必将您安然无恙的带回长安。到了长安,您自然就知晓了。”
这老狐狸,嘴还挺严。
庆修心里骂了一句,但也没再追问。
他知道,既然李二这么安排,肯定有他的道理。
只是……
庆修回头看了一眼岸上。
那里,山洞部落跟沙漠部落的野人,正在他的指挥下,热火朝天的建设着新的家园。
不远处,简易的冶炼炉已经搭好,就等着开炉炼铁。
更远的地方,二虎他们刚发现的巨大矿脉,还有那条流淌着黄金的河流,都等着他去开发。
他为这片大陆规划的宏伟蓝图,才刚刚开了个头。
现在让他走?
他怎么甘心!
庆修的拳头,不自觉的握紧了。
裴侍郎似乎看出了他的犹豫,他上前一步,压低了声音:“国公爷,此事……真的非同小可,关乎我大唐国运。陛下在下官临行前特意嘱咐,说这天下,能解此危局者,非您莫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