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2章 行业公约,鉴道立心(1/2)
滨海国际会展中心三楼的宴会厅内,水晶灯折射出璀璨的光芒,将满堂宾客的脸庞映照得格外清晰。玄山鉴宝联盟首届行业峰会的横幅高悬于主席台正中央,红底金字在灯光下熠熠生辉,下方“以鉴护宝,以心守业”的标语,正是陈轩与团队反复敲定的核心宗旨。
距离“黑鸢”组织覆灭、西北古城遗迹文物悉数移交国家文物局已过去三个月。这三个月里,玄山鉴宝联盟不仅完成了首批窖藏文物的清点与修复协助工作,更凭借在打击文物走私案中的突出贡献,赢得了国家文物局的官方认可与行业内外的广泛赞誉。峰会筹备之初,仅发出的八十份邀请函,最终却迎来了近两百位嘉宾——既有来自北京、西安、南京等地的知名博物馆馆长、资深考古专家,也有全国各地正规拍卖行的负责人、老字号古玩店的掌舵人,甚至还有几位常年致力于文物保护的企业家与公益人士。
陈轩穿着一身剪裁合体的深灰色西装,站在宴会厅侧门的落地窗前,望着楼下陆续抵达的车辆,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口袋里的三目佩。这枚伴随他一路走来的信物,如今不仅是玄山氏传承的见证,更承载着无数文物的平安归乡之愿。
“在想什么?”苏晴的声音从身后传来,她身着米白色职业套装,长发挽成干练的发髻,脸上带着恰到好处的微笑,手里拿着一份刚打印好的嘉宾签到表,“最后一批嘉宾已经入场了,张馆长和李警官也到了,在第一排就座呢。”
陈轩转过身,目光落在苏晴略显疲惫却依旧明亮的眼眸上,轻笑一声:“在想这场峰会的意义。以前总觉得鉴宝是个人本事,是谋生手段,现在才明白,单靠一个人、一个团队,护不住所有国宝,也守不住行业的清明。”
“所以我们才要搭起这个平台呀。”小林快步走过来,一身黑色西装衬得他愈发沉稳,手里抱着厚厚的一叠文件,“这是整合后的行业乱象调查报告,还有我们拟好的《鉴宝行业公约(草案)》,刚才已经分发给各位嘉宾了。刚才我听几位老专家议论,说早就该有这样一份公约来规范市场了。”
陈轩接过文件,指尖拂过“行业公约”四个黑体字,心中百感交集。从最初在滨海古玩城的小铺子起步,到如今牵头制定行业规范,这条路走得远比想象中艰难。造假售假的奸商、利欲熏心的走私团伙、浑水摸鱼的伪鉴宝师……这些年见过的行业乱象,如同一根根刺,深深扎在他心里。而“黑鸢”组织的覆灭,更让他意识到,文物保护从来不是孤立的战斗,只有整个行业拧成一股绳,才能筑起一道坚不可摧的防线。
“时间差不多了,该上台了。”阿木的声音低沉有力,他今天特意换上了正装,往日里总是带着几分凌厉的眼神,此刻多了几分庄重。作为团队里的“守护神”,他不仅负责峰会的安保工作,更在会前排查了所有潜在风险,确保这场汇聚行业精英的盛会万无一失。
陈轩点点头,深吸一口气,与苏晴、小林、阿木并肩走向主席台。当四人身影出现在入口处时,宴会厅内的交谈声渐渐平息,所有目光都聚焦在他们身上。掌声如同潮水般响起,其中既有对他们打击“黑鸢”、追回国宝的敬意,也有对玄山鉴宝联盟未来的期许。
走上主席台,陈轩在正中央的位置坐下。身旁依次是苏晴、小林,以及特意受邀担任峰会主持人的国家文物局资深研究员周老。周老已是古稀之年,头发花白却精神矍铄,深耕文物保护领域数十年,威望极高。
“各位来宾,各位同仁,大家上午好!”周老拿起话筒,醇厚的声音透过音响传遍整个宴会厅,“今天,我们齐聚滨海,参加玄山鉴宝联盟首届行业峰会。首先,请允许我代表国家文物局,向玄山鉴宝联盟致以最诚挚的祝贺,更向陈轩先生及其团队,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掌声再次响起,周老抬手示意安静,继续说道:“三个月前,正是陈轩团队与警方通力合作,成功摧毁了长期走私、盗掘文物的‘黑鸢’组织,追回了包括27件国家一级文物在内的数百件珍贵文物,填补了玄山氏考古史上的多项空白。他们用行动诠释了‘鉴宝人’的责任与担当,更让我们看到了文物保护的新生力量!”
台下的嘉宾们纷纷点头,不少人低声议论着“黑鸢”案的侦破细节,言语间满是赞叹。张馆长坐在第一排,看着台上从容自信的陈轩,眼中满是欣慰——从最初那个在博物馆里崭露头角的年轻人,到如今能够扛起行业大旗的领军者,陈轩的成长速度,远超他的预期。
李警官坐在张馆长身旁,一身便衣却难掩英气。他想起三个月前西北古城遗迹的惊险决战,想起陈轩在地下基地中以玄鉴术破解防盗阵的场景,想起“鸢老”落网时的不甘与疯狂,心中感慨万千。这场胜利,不仅是正义对邪恶的碾压,更是文物保护力量的一次集中展现。
周老的开场白结束后,宴会厅内响起了经久不息的掌声。陈轩站起身,微微鞠躬,接过话筒。他的目光缓缓扫过全场,看着一张张熟悉或陌生的面孔,看着那些眼中闪烁着真诚与期待的眼神,心中的责任感愈发强烈。
“感谢周老的赞誉,感谢各位来宾的到来。”陈轩的声音沉稳而有力,带着一种直击人心的力量,“今天站在这里,我不想过多谈论过去的成绩。因为我深知,摧毁一个‘黑鸢’,不代表就能彻底根除行业的沉疴顽疾。文物造假、虚假鉴宝、非法走私、盗掘古墓……这些乱象依然存在,依然在威胁着我们民族的文化瑰宝。”
他的话语掷地有声,宴会厅内瞬间安静下来,所有人都屏息凝神地听着。
“我入行多年,见过太多令人痛心的事情。”陈轩的目光变得凝重,“曾有一位老人,用毕生积蓄买下一件‘元代青花’,最后却发现是高仿假货,气得一病不起;曾有一座偏远山村的古墓,被盗墓贼洗劫一空,珍贵的壁画被肆意破坏,文物散落海外,再也无法追回;也曾见过一些所谓的‘鉴宝大师’,为了利益颠倒黑白,将真品说成赝品,帮助奸商坑蒙拐骗。”
这些亲身经历的往事,被陈轩娓娓道来,没有华丽的辞藻,却字字句句都戳中了在场众人的心声。不少嘉宾纷纷点头,脸上露出共鸣的神色——他们大多也见过类似的乱象,却苦于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和力量,难以改变现状。
“文物是历史的见证,是民族的根脉。”陈轩的声音渐渐提高,“每一件文物的流失,都是一段历史的残缺;每一次造假售假,都是对文化的亵渎;每一次非法走私,都是对国家利益的损害!作为鉴宝人,我们手握鉴别真伪的权力,更肩负着守护文物的使命。我们不能只把鉴宝当成谋生的工具,更要把它当成一份沉甸甸的责任!”
“说得好!”台下一位头发花白的老鉴宝师忍不住站起身,高声附和道,“陈先生说得太对了!我们鉴宝人,首先要鉴的是自己的良心!”
“对!鉴心为先!”
“支持陈先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