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4章 北美的巅峰时刻(2/2)
不过,据季宇宁旗下的传媒报道,北美人普遍并没有对巴拿马运河的易主,表示出什么负面的情绪。
此时的北美,正是最鼎盛的时候,如烈火烹油,鲜花着锦一般。
此时的北美,国内的经济,正是处于高增长时期,失业率创造了30年来的最低,而通胀的数字却是微乎其微。
数据显示,1999年第三季度以来,北美的GDP增速高达5.5%,失业率降至4.1%的三十年最低点,通胀率却奇迹般维持在2%。
只不过,小季同志却是在北美的巅峰时刻,听到了泡沫破裂的倒计时声。
而他此时旗下的几只互联网公司股票,也达到了1999年的峰值。
其中,麒麟视窗公司的股票市值,在20世纪的倒数第二天,超过了6,100亿美元。
而他的第1支互联网门户网站的股票,雅虎公司的股票市值,也超过了2,000亿美元。
亚马逊股价今年暴涨855%,市值接近2000亿美元。
如果此时《福布斯》计算小季同志的身价,那么至少在6,000亿美元以上了。
此时,北美的信息产业已经贡献了整个国家同期经济增长的35%。
国际上的风险资本疯狂涌入硅谷,传统大银行纷纷成立专门机构抢夺投资份额。哈佛商学院出现辍学潮——MBA们迫不及待跳上互联网创业快车,一批程序员在车库中蜕变为百万富翁。软件业就业人数以每年13%的速度猛增。而从事制造业的人数锐减了至少一半。
北美的高科技互联网企业,以英特尔芯片、麒麟视窗操作系统、思科路由器构成数字殖民三叉戟,1999年北美的服务贸易顺差达796亿美元,勉强抵消北美商品贸易3471亿美元赤字的冰山一角。
然而,北美的市场繁荣幻象下,却是经济的结构性危机暗流涌动,以及被‘纸面财富’掩盖的债务冰山。
1999年北美贸易赤字猛增53.7%,达到3389亿美元的天文数字。
当经济学家赞美“外资流入支撑北美繁荣”时,真实场景却是触目惊心:
底特律汽车工厂产能利用率不足70%,中西部“铁锈带”工人看着国外制造的日用品潮水般涌进港口。
物质生产部门增长率仅1.9%,与整体经济4%的增速形成讽刺对比。
金融资本越玩越大,对冲基金杠杆率普遍超过97%,股市下跌3%就足以引发万亿级坏账。当美联储在2000年3月将利率升至6.5%,纳斯达克指数如雪崩般坠落,78%的市值在两年内蒸发。
等到2008年北美出现次贷危机之后,北美的中产才是真正感到绝望的时候。
小季同志看到北美已经开始沿着金融化的道路走下去,呃,他觉得很欣慰。他已经看到,未来北美将会出现越来越多的律师、会计师,还有华尔街的操盘手。
1999年12月31日,当纽约时代广场水晶球缓缓降落时,北美民众沉浸在双重庆典中,不仅是千禧年的更迭,更是一个持续106个月的经济繁荣期刷新了历史纪录,正式超越北美60年代的黄金时代。
当时没人预料到,这座由信息技术和金融资本构筑的帝国,会在几个月后,随着纳斯达克指数崩盘而崩塌。
小季同志不止知道北美在新世纪开始的第1年,经济就会出现股市崩盘的现象,整体经济也会开始下行。
而且他还知道,北美在新世纪的第2年,也就是不到两年以后,会因为9月份的那次重大事件,而达到了国力由盛而衰的那个节点。
北美的巅峰时刻,很快就要过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