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1章 南巡一(2/2)
张蔷不接她这个茬,只道:“况且,俺也为你开放了大明市场,又没有收你高额关税,你多了一块全球最大、最富裕的市场,还想怎么样?”
“谁不知道你的算盘?以市场换技术。”
“就算你不换,俺的皇家科学院,要制造出抗生素和青蒿素,也只是时间的问题,有了青蒿素,金鸡纳箱也没那么宝贵了。”张蔷说,“况且,俺的皇家科学院已经研制出疗伤神药,药效与前世的云某白药不相上下……还有万能的清凉油……依托大明的道地药材,什么六味地黄丸、安宫牛黄丸、逍遥丸……俺研制不出来?”
张蔷拍拍舜华的肩膀,语重心长地道:“老袁啊,不要敝帚自珍了,风物长宜放眼量哦。”
“呵呵,不愧是一个成熟的政治家,惯会忽悠人,真是服了你了。”舜华也不用与夫君商量了,当场拍板道:“行,帮你在北京建一所医学院,一所附属医院,南洋公司独资在南京建一座综合性医院!”
大明朝管理医疗卫生系统的机构是太医院,太医院除了负责皇室诊疗,御药制备外,还设立医药提举司,负责培养医官,学生需学习《素问》《本草纲目》等经典,通过月考、岁考选拔,合格者授予御医、吏目等职。
在府州县等地方行政单位,设医官管理本地医疗,负责收集民间药方、培训乡村医生及上报疫情,并建立惠民药局,由太医院统一调配药材,遇灾荒或疫病时开仓施药,兼具公共卫生与慈善救济职能。
大明是有一套完整的医疗管理系统的,但医官的俸禄和惠民药局的经费,全靠朝廷拨款,到了现在,因朝廷缺钱,全国有七成的惠民药局处于瘫痪状态,无法行使功能。
张蔷要做的,是像清理官店一样,向基层的惠民药局派遣医生,设医馆开门看诊,让药局能赚钱养活自己,减轻中央财政的负担。
舜华也很赞同她这个方案,两人利用两个月的时间,查阅资料,收集数据,最后整理出一册厚厚的《大明医疗系统改革方案》,让平安拿去前朝讨论。
张蔷遗憾地说:“听说种花家编撰的《乡村医生手册》,是穿越必备神器,可惜俺们都没带过来,只好让太医院组织各地医官,重新编撰一本了。”
舜华无奈地耸耸肩:“哪有完美的穿越?咱们能捡回一条命就不错了。”
太医院院正傅懋光,推荐了前太医院院判孙光豫,吏部也推荐了前三边总督(总督陕西、甘肃、宁夏军务)武之望,两人医术高明,武之望是朝廷高官,管理经验是没得说的,但二人都是七十多岁高龄,且目前在老家养老。
孙光豫还在为百姓治病,武之望在家闷头着书,没办法,既懂医术又懂管理的人才,实在难得,天子只好亲自下旨,盛邀二人回朝,主持医改事务。
皇后王瑾看到夫君搜遍全国,只找到这么两位老臣,立即向舜华提出,要南洋公司派遣一位卫生系统的官员,回来协助朝廷的医疗改革。
舜华哀叹:女生外相啊,胳膊肘往外拐!
张蔷笑得见牙不见眼:“你错了,平安跟她才是一家,人家哪里向外拐了?”
十月初,她决定出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