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4章 新政北疆与晋阳来使(1/2)
“定远”号力挫尼德兰远东舰队的辉煌胜利,如同插上了翅膀,不仅飞遍了北疆,也迅速传向了内陆,乃至波诡云谲的京城。
这消息所带来的震撼,远超此前任何一次陆上大捷。
一艘未完工的“铁甲怪船”,竟能正面击溃纵横四海、凶名在外的西番舰队!这彻底颠覆了世人对海权、对武力、乃至对安阳认知的极限。
在北疆,这消息带来的直接效果便是彻底的臣服与归心。
那些原本还存有些许小心思的边镇将领和地方豪强,最后一丝侥幸心理也烟消云散。
连西洋人的坚船利炮都在安阳面前折戟沉沙,他们那点家当,又算得了什么?一时间,“齐王万岁”、“叶大人威武”的呼声在北疆各地此起彼伏。
安阳推行的各项政令,无论是农业新政、工坊标准,还是军事整编,都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顺畅执行。
北疆,在事实上已然成为了以安阳为核心、尊奉齐王旗号的牢固整体。
借此良机,叶明与周廷玉推行了一系列更深层次的“北疆新政”。
首先便是全面确立以玉米、红薯为核心,辅以本地耐寒作物的农业体系。
安阳派出的农业指导人员深入每一个村庄,强制推广轮作、垄作、选种等精耕细作之法,并建立官仓体系,统一收购、储存、调配粮食,彻底将北疆的粮食命脉掌握在手中。
其次,推行“工坊标准化”。安阳将部分非核心的、技术要求较低的民用工坊技术,如新式织机、改良农具、标准砖瓦烧制等,有偿或半有偿地推广至北疆各主要城镇,要求其按照安阳制定的标准进行生产。
这既拉动了北疆经济,改善了民生,也悄然将北疆的工业生产纳入了安阳的体系之内,为未来的产业分工打下基础。
再者,便是“军制改革”。在顾慎的主持下,以北疆行营的名义,开始对各边镇军队进行有限的“协防整训”。
安阳派遣教官,帮助其训练士卒,更新部分淘汰下来的旧式装备,并逐步统一号令、编制。
虽然距离真正的融为一体尚远,但一个以北疆行营为核心的军事同盟已初具雏形。
安阳本身,则在胜利的鼓舞下,进入了新一轮的爆发式增长。格物院得到了更多的资源与赞誉,蒸汽机、线膛炮、橡胶应用等研发项目进度再次提速。
“龙巢”基地开始了大规模扩建,第二艘“镇远级”铁甲舰“镇远”号,以及数艘 护卫炮舰的龙骨也已铺设完成。整个安阳,如同一个巨大的、永不停歇的工场,轰鸣着向前狂奔。
然而,就在安阳高歌猛进,北疆日渐稳固之时,一队风尘仆仆、打着齐王旗号的人马,抵达了安阳。
为首者,乃是齐王李君泽的心腹谋士,也是上次秘密前来联络的王文昭,而这次,他的身份是“齐王特使,北疆宣慰使”。
与上次的秘密潜行不同,此次王文昭的到来,仪仗齐全,声势浩大,明显带有正式宣示齐王对北疆主权、并进一步拉拢安抚叶明的意图。
隆重的迎接仪式后,在安阳府衙大堂,王文昭当众宣读了齐王李君泽的“宣慰诏书”。
诏书中,齐王以储君的口吻,盛赞叶明“忠勇无双,屡立奇功,安定北疆,扬威海外,实乃国之柱石”,加封叶明为“太子太保,北疆大都督,总揽北疆一切军政要务”,并赐下丹书铁券,世袭罔替。同时,对顾慎及安阳一众文武皆有封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