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6章 压力危机与北疆粮策(2/2)
叶明沉声道,“都起来!记住今天的教训!力量越大,责任越大,规矩就越要严格!”
他当即下令:
第一,动力工坊全面停工整顿,彻底排查所有设备隐患,尤其是锅炉和压力管道。
第二,制定极其严格的《蒸汽设备安全操作规程》,所有操作人员必须熟记并通过考核,设立专职安全监察岗。
第三,成立“事故调查组”,详细分析此次炸炉原因,形成报告,警示所有工坊。
第四,抚恤受伤工匠及其家属,费用由府库承担。
第五,锅炉及压力容器所用钢材,列为最高优先级研发项目,必须找到强度更高、更耐疲劳的材料!
这次事故给蒸蒸日上的安阳敲响了警钟,也让叶明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基础材料和安全规范的重要性。技术的狂奔,必须建立在坚实的根基之上。
就在格物院因安全事故而暂时放缓脚步时,安阳对北疆的影响力,却通过另一种更加温和而持久的方式,悄然深化。
春天是播种的季节。去年冬天从安阳流出的玉米和红薯种子,此刻正在北疆数以万计的土地上,被满怀希望的农人播下。
安阳派出的农业指导人员,奔波在各个屯田点和合作的村庄,传授着浸种、育苗、垄作、施肥(安阳开始小规模试用鲸骨粉和硝石矿渣作为肥料)等新技术。
与此同时,周廷玉主导的“北疆粮策”也开始显现实效。通过转运副使衙门的协调,安阳以相对公平的价格,大量收购北疆各边镇除自用外的余粮(主要是传统作物),同时以信贷方式提供玉米红薯种子和技术支持。
这一进一出,安阳不仅掌握了北疆相当部分的粮食储备,更使得各边镇在粮食上对安阳的依赖度悄然增加。
这一日,云州(与安阳关系较好的边镇)节度使派来的特使,在参观了安阳城外一望无际、长势喜人的玉米试验田后,对着周廷玉感慨道。
“周先生,安阳真乃北疆福地也!有此神种,何愁边军饥馑?我云州今年若能得安阳更多粮种支持,来年定当全力配合转运使衙门的统筹之策。”
周廷玉捻须微笑:“贵使言重了。安阳与北疆各镇,唇齿相依。保障粮秣,稳固边防,乃是我等共同之责。只要大家同心同德,何惧胡虏?至于粮种,好说,好说。”
话语间,一种以安阳为核心的新型北疆秩序,正在粮食这根最基础的链条上,缓缓编织成型。
武力威慑是硬刀子,而这粮食与技术的输出,则是软绳子,正在将越来越多的力量,或情愿或不情愿地,捆绑在安阳这辆战车之上。
消息传回,叶明站在修复中的动力工棚外,看着工匠们小心翼翼地拆卸损坏的锅炉,进行测量和分析。一边是蒸汽力量失控带来的警示,一边是粮食策略稳步推进的成果。
他深深体会到,治理一个庞大的势力,如同驾驭一辆复杂的马车,既要敢于扬鞭催马,追求速度与力量,更要时刻留意车轮下的道路与缰绳的松紧。安阳的未来,注定要在这种动力与制衡的不断调整中,摸索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