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7章 名扬四海(2/2)
范紫菀的琴音与范南烛的画作,如同两道绚丽的彩虹,交织在京城的上空,向世人宣告,艺术,同样是“因材施教”下,能够攀登的辉煌巅峰。
---
北境的战事,并未因范京墨的加入而立刻扭转。
戎族骑兵来去如风,骁勇善战,初期双方互有胜负,战事陷入胶着。
范京墨被编入先锋营,从小卒做起,他并未因身份特殊而要求优待,与普通兵士同吃同住,磨砺筋骨。
他牢记母亲的教诲,不逞匹夫之勇。
每次出战,他都仔细观察戎族的战术习惯、马匹特点、武器装备。
他发现戎族骑兵擅长骑射,冲锋时依仗个人勇武,但协同作战稍差,且极度依赖后勤抢掠。
一次小规模遭遇战,我方一支运粮队被戎族小队盯上,情况危急。
带队校尉欲要正面迎击,范京墨却主动请缨,提出一个大胆的计划。
他利用对地形的熟悉,率领一队身手敏捷的士卒,绕到戎族侧翼,并不直接冲阵,而是用强弓集中射击其马匹。
戎族骑兵猝不及防,战马受惊倒地,阵型瞬间大乱。
运粮队护卫趁机反击,与范京墨小队前后夹击,竟将这支凶悍的戎族小队全歼,成功保住了粮草。
此战虽小,却让范京墨在先锋营中初步建立了威信。
随后,在一次决定性的战役中,戎族主力倾巢而出,试图一举击溃大庆边军。
主帅正面布阵迎敌,战况异常惨烈。
范京墨所在的先锋营被赋予迂回骚扰敌军侧后的任务。
在迂回途中,范京墨凭借过人的观察力,发现了一处被戎族忽略的、可以通往其大军后方的险峻小路。
他当机立断,说服带队将领,亲率一支百人死士,携带火油与号角,沿小路隐秘穿插。
当他们如神兵天降般出现在戎族大军后方,点燃其粮草囤积点时,整个戎族阵营瞬间大乱。
前方久攻不下的戎族主力听到后方骚动,看到冲天火光,军心崩溃。
正面大军趁势掩杀,与范京墨的奇兵里应外合,大败戎族主力,斩首数千,俘获无算,戎族残部仓皇北逃,北境危局就此解除!
捷报传回京城,举国欢腾。
战报中,主帅特意浓墨重彩地褒奖了范京墨“洞察敌情,勇毅果决,奇兵制胜,居功至伟”。
皇帝览奏,大喜过望,在金銮殿上朗声笑道:“范家又一麒麟儿!十一岁少年,临阵献策,奇袭破敌,扬我国威!传朕旨意,擢升范京墨为昭武校尉,厚赏其功!”
“少年将军”范京墨的名字,随着这场大捷,如同长了翅膀般传遍大庆。
他不再是那个初出茅庐、仅凭一腔热血的将门之后,而是真正凭借智慧与勇气,在尸山血海中搏杀出的、令人信服的军中新星。
范府之内,接到捷报和封赏旨意的柳清漪,悬了数月的心终于落下,眼中泛起欣慰的泪光。
她的墨儿,真的长大了,他用战功与荣耀,证明了自己选择的道路,也证明了她的放手,是何其正确的决定。
范府的星辰,在沙场之上,同样绽放出了最耀眼夺目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