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大明:双崇祯对比,朱元璋看哭了 > 第544章 神秘骑兵

第544章 神秘骑兵(1/2)

目录

洪武位面

朱元璋摸着胡子,紧盯着天幕,啧啧称奇:“嘿,瞧瞧这局势,真是千钧一发!杨嗣昌他们临危不乱,还能迅速想出对策,这应变能力着实不错。可敌军防守也不含糊,这突破战打得艰难呐,就看他们能不能在期限内撕开敌军防线咯。”

徐达一脸专注,点头说道:“陛下,杨嗣昌、孙传庭和洪承畴配合得倒也默契,在这危机时刻能有条不紊地布置战术。只是敌军早有准备,要突破谈何容易。这十日之期紧迫,他们得加把劲才行。”

刘伯温手抚长须,微微皱眉:“这局面复杂得很呐。杨嗣昌等人既要应对眼前的埋伏,又要考虑时间限制,压力不小。不过他们若能成功突破,不仅能解当前之困,在朝堂上也能更有底气,就看他们能否抓住转瞬即逝的战机。”

朱元璋神色凝重,缓缓说道:“嗯,且看他们能不能在这紧要关头创造转机,顺利完成任务,给敌军来个漂亮的反击。”

永乐位面

朱棣站在天幕前,眉头紧皱,神情严肃:“这战场局势瞬息万变,杨嗣昌他们刚有转机,又陷入敌军埋伏,着实棘手。但他们能迅速组织防御,制定突围策略,也算有勇有谋。”

郑和面露担忧,说道:“陛下,敌军明显有备而来,防守顽强,杨嗣昌他们想要突破并非易事。而且时间紧迫,这对他们来说是个巨大的挑战,真为他们捏把汗。”

姚广孝双手合十,神色凝重:“陛下,这场战斗考验的不仅是将领的军事才能,还有他们的决断力和执行力。杨嗣昌等人的策略有可取之处,只是在实施过程中需要应对各种变数。若能成功突围,对稳定军心和朝堂局势都大有益处。”

朱棣微微点头,目光坚定:“是啊,希望他们能抓住机会,突破重围,让战事朝着有利的方向发展。”

宣德位面

朱瞻基眼睛睁得大大的,看着天幕,着急得直跺脚:“哎呀,怎么又被敌军埋伏了呀!杨嗣昌他们会不会有危险?能不能在十天内打败敌军呀?”

杨士奇微笑着安慰道:“陛下别急,杨嗣昌他们经验丰富,懂得随机应变。您看他们现在已经开始想办法突破了,说不定很快就能找到敌军的弱点,突出重围呢。”

于谦神色沉稳,抱拳道:“陛下放心,杨嗣昌、孙传庭和洪承畴都是忠义之士,又有卓越的军事才能。他们在战场上相互配合,定能克服困难,按时完成任务,为国家立下大功。”

朱瞻基皱着眉头,担忧地说:“希望杨嗣昌他们能快点突破埋伏,打败敌军,这样大家就不用提心吊胆啦。”

嘉靖位面

朱厚熜坐在椅子上,看着天幕,轻轻摇头:“这战事真是一波三折,杨嗣昌他们刚有点进展,就又遭遇埋伏。不过他们在困境中还能冷静布局,也算有些本事。”

严嵩在一旁赔着笑,点头称是:“大人所言极是,杨嗣昌等人面对危机没有乱了分寸,想出的突围策略也还算合理。只是敌军防守严密,时间又紧迫,他们要成功突破,难度不小。”

戚继光一脸严肃,抱拳道:“杨嗣昌他们在复杂的战场上展现出了一定的指挥素养,但此次敌军的埋伏给他们带来了很大麻烦。在这有限的时间里,他们需要更加果断地行动,精准把握战机,才能突破敌军防线,完成击败敌军的任务。”

朱厚熜思索片刻,缓缓说道:“且看他们能否在这艰难处境中找到出路,若能成功,也算是为朝廷排忧解难了。”

……

杨嗣昌和洪承畴奋力率军从右侧突破,然而敌军拼死抵抗,每前进一步都要付出巨大代价。

“弟兄们,加把劲!我们一定要突破这道防线!”杨嗣昌挥舞着长刀,身先士卒,砍翻了一个又一个敌军。

洪承畴也不甘示弱,大声喊道:“为了国家,为了百姓,冲啊!”在两人的鼓舞下,明军士气大振,终于撕开了敌军右侧防线的一个缺口。

“冲过去!”杨嗣昌一声令下,明军如潮水般从缺口涌出,与敌军展开激烈的混战。此时,孙传庭那边的佯攻也变成了真打,他瞅准敌军因右侧吃紧而露出的破绽,全力进攻,敌军顿时首尾难顾。

经过一番苦战,明军成功击退了这股埋伏的敌军。但杨嗣昌深知,这只是敌军的一次反扑,更大的挑战还在后面。

“孙大人,洪大人,敌军肯定还会有后续动作,我们不能放松警惕。距离陛下规定的十日之期没剩几天了,我们必须尽快想办法击败敌军主力。”杨嗣昌说道。

孙传庭擦了擦脸上的血迹,点头道:“杨大人说得对。我观察敌军,他们虽然顽强,但经过连日作战,补给和士气都大不如前。我们可以在他们的补给线上做文章。”

洪承畴思索片刻,接着说:“孙大人所言极是。我们派小股精锐部队,不断骚扰敌军的补给线,让他们粮草供应不畅,军心必然大乱。然后我们再发动总攻,定能取胜。”

杨嗣昌眼睛一亮:“此计甚好。孙大人,你负责挑选精锐,组成骚扰部队,务必神不知鬼不觉地破坏敌军补给;洪大人,你继续筹备粮草,确保我军后勤无忧,同时密切关注敌军动向。我来统筹全局,随时准备发动总攻。”

三人分工明确,立刻行动起来。孙传庭精心挑选了数百名身手敏捷、熟悉地形的士兵,分成几个小队,趁着夜色,悄悄向敌军的补给线摸去。

“弟兄们,此次任务关系重大,我们要在不被发现的情况下,烧毁敌军粮草。都小心点,听我指挥。”孙传庭低声叮嘱道。

与此同时,洪承畴回到后方,更加紧了粮草的筹备和运输工作。“前线战事吃紧,粮草一刻都不能耽搁。大家加快速度,一定要保证前线的供应。”

杨嗣昌则在营帐中,密切关注着各方传来的消息,思考着总攻的最佳时机。

而在京城,朝堂上主张求和的大臣们听闻前线战事胶着,又开始蠢蠢欲动。

“陛下,如今前线胜负未分,继续打下去,恐怕会给国家带来更大的灾难。还是求和为妙啊。”一位大臣上奏道。

朱由检皱着眉头,心中犹豫不定:“朕已给了前线十日之期,如今尚未到期,此时求和,恐怕不妥。”

另一位大臣赶忙说道:“陛下,十日之期眼看就要到了,杨嗣昌他们能否击败敌军还未可知。万一战败,国家将陷入万劫不复之地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