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8章 盐政改革(2/2)
温体仁冷笑道:“杨大人,这不过是你的一面之词。你有何证据证明是有人故意煽动盐商抵制?”
朝堂上两派又开始激烈争论。朱由检有些厌烦,他说道:“杨爱卿,你继续推进盐政改革试点,确保改革取得成效。温大人等,若无确凿证据,不可随意弹劾大臣。”
退朝后,杨嗣昌对孙传庭说道:“温大人他们不会轻易放弃,我们还得小心应对。你调查幕后黑手进展如何?”
孙传庭说道:“杨大人,已经有些眉目了。我们发现与盐商勾结的人中有温大人的心腹,正在进一步收集证据,相信很快就能坐实温大人的阴谋。”
杨嗣昌点头:“好,加快进度。只要拿到证据,就能在朝堂上彻底揭露温大人等人,让盐政改革顺利进行。”
就在孙传庭全力收集证据时,一个意外情况发生了。温体仁不知从何处得知了孙传庭在调查他,竟抢先一步,买通了一个小官,让他诬陷孙传庭在调查过程中收受贿赂,干扰调查。
“陛下,孙传庭在调查所谓的‘盐商抵制幕后黑手’时,收受贿赂,企图掩盖真相。如此行为,实在是有辱朝廷官员的身份。”那个小官上奏道。
怒容,心中明白事情棘手。他立刻跪地奏道:“陛下,臣冤枉啊!这是温体仁为了掩盖自己的阴谋,买通小官对臣进行的诬陷。”
朱由检看着孙传庭,神色严峻:“孙爱卿,你说这是诬陷,可有证据?那小官言之凿凿,还呈上了所谓你受贿的账目。”
孙传庭心急如焚:“陛下,这些都是伪造的。臣自受命调查以来,一心只想查清真相,揭露温体仁等人与盐商勾结、破坏盐政改革的阴谋,从未有过任何收受贿赂的行为。请陛下明察。”
杨嗣昌也立刻出列:“陛下,孙大人一向清正廉洁,忠诚于朝廷。此次盐政改革,触动了温体仁等人的利益,他们才会不择手段地进行诬陷。请陛下给孙大人一些时间,让他彻查此事,定能还他清白,也能揭露温体仁的阴谋。”
朱由检思索片刻,说道:“孙爱卿,朕暂且信你。但你必须尽快查清真相,若真有诬陷之事,朕定不轻饶。若你确实收受贿赂,朕也绝不姑息。”
孙传庭叩首道:“陛下放心,臣定会在短期内查明真相,还自己一个清白,也让陛下看清温体仁等人的真面目。”
退朝后,孙传庭与杨嗣昌、洪承畴聚在一起商议。“温体仁此举太狠,竟先下手为强。如今我们不仅要继续收集他与盐商勾结的证据,还要证明我没有受贿,这难度不小。”孙传庭说道。
杨嗣昌皱着眉头:“如今当务之急,是找到那个小官受贿作伪证的证据。洪大人,你人脉广,看看能否从那个小官入手,查出背后的真相。”
洪承畴点头:“好,我这就安排人手去调查。这小官既然是被买通的,肯定会留下一些蛛丝马迹。”
洪承畴迅速安排亲信去调查小官的背景和近期的资金往来。而孙传庭则继续收集温体仁与盐商勾结的证据,他深知,只有双管齐下,才能彻底击败温体仁。
经过一番努力,洪承畴那边有了重要发现。“杨大人、孙大人,我们查到那个小官近期突然有大量钱财入账,来源正是温体仁的心腹。而且,我们还找到了一些他们之间往来的书信,虽没有明确提到诬陷之事,但从时间和金额上看,明显有问题。”
孙传庭大喜:“太好了,这些证据虽然间接,但已经能说明很多问题。再加上我收集到的温体仁与盐商勾结的证据,应该足够揭露他的阴谋了。”
杨嗣昌说道:“事不宜迟,我们立刻进宫面见陛下。”
三人再次进宫,将证据呈给朱由检。“陛下,这是我们收集到的证据,足以证明孙大人是被诬陷的,且温体仁确实与盐商勾结,企图破坏盐政改革。”杨嗣昌说道。
朱由检看完证据后,龙颜大怒:“温体仁身为内阁大学士,竟敢做出此等事!来人,传温体仁进宫!”
不多时,温体仁进宫,看到杨嗣昌等人手中的证据,脸色瞬间变得苍白。
“温体仁,你还有何话说?”朱由检怒视着他。
温体仁扑通一声跪下:“陛下,臣……臣一时糊涂,犯下大错,还望陛下恕罪。”
朱由检冷哼一声:“你身为朝廷重臣,不思为国效力,却为了一己私利,勾结盐商,诬陷大臣,扰乱朝纲。此罪不可饶恕!来人,将温体仁革职查办,其同党一并严惩!”
温体仁被拖了下去,杨嗣昌等人心中的一块大石头终于落地。
“杨爱卿、洪爱卿、孙爱卿,此次多亏了你们。若不是你们及时查明真相,朕险些被蒙蔽。”朱由检说道。
杨嗣昌拱手说道:“陛下圣明。臣等只是做了分内之事。如今温体仁已除,盐政改革可顺利推进。”
朱由检点头:“嗯,你们继续负责盐政改革。一定要确保改革成功,让国家财政状况得到改善。”
经此一役,朝堂上暂时恢复了平静。杨嗣昌等人继续推进盐政改革,试点地区的改革进展顺利,盐税收入有所增加,百姓也逐渐认可了改革带来的好处。
然而,就在众人以为一切步入正轨时,新的问题又出现了。一些原本支持盐政改革的地方官员,看到改革触动了当地一些豪绅的利益,开始犹豫起来,甚至暗中阻挠改革的进一步推广。
洪承畴在巡视地方时发现了这一情况,他立刻找到杨嗣昌和孙传庭。
“杨大人、孙大人,我发现一些地方官员对盐政改革的态度发生了转变,似乎是受到当地豪绅的影响,开始暗中阻挠改革推广。这恐怕会影响改革的全面推行。”洪承畴忧心忡忡地说道。
杨嗣昌眉头紧皱:“看来改革的阻力依然存在。这些地方官员目光短浅,只看到眼前豪绅的利益,却忽视了国家的长远利益。我们得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
孙传庭思索片刻:“杨大人,我们可以召集这些官员,进行训诫,让他们明白改革的重要性。对于那些顽固不化的,直接撤职查办,换上支持改革的官员。”
杨嗣昌点头:“好,就按孙大人说的办。洪大人,你辛苦一趟,去召集这些官员,传达朝廷的决心。若有不听从的,立刻上报,我们绝不姑息。”
洪承畴领命:“杨大人放心,我定会处理好此事。”
洪承畴按照杨嗣昌的吩咐,马不停蹄地赶往那些出现问题的地方,召集当地官员。
“诸位大人,盐政改革乃朝廷为解决国家财政危机之重要举措,关乎国家兴衰。如今改革在试点地区已初显成效,本应顺利推广,可为何诸位却暗中阻挠?”洪承畴神色严肃地说道。
一位官员面露难色,说道:“洪大人,我们也有苦衷。当地豪绅势力庞大,他们的利益因改革受到触动,不断向我们施压。我们若强行推进改革,恐怕会引发地方动荡。”
洪承畴皱了皱眉,说道:“诸位难道忘了自己身为朝廷官员的职责?维护国家利益才是首要之事。地方豪绅为了一己私利,便妄图阻碍国家改革大计,你们怎能轻易妥协?”
另一位官员说道:“洪大人,我们并非不想推行改革,只是觉得应该循序渐进,给豪绅们一些缓冲时间,让他们适应改革。”
洪承畴冷哼一声:“循序渐进并非拖延阻碍。如今国家财政紧张,内忧外患不断,哪有时间给他们慢慢适应?你们必须立刻停止暗中阻挠的行为,全力配合改革推广。”
然而,仍有部分官员面露犹豫之色,显然没有将洪承畴的话听进去。洪承畴见状,心中明白,对于这些顽固不化的官员,必须采取强硬手段。
“既然诸位不听劝告,那休怪我不客气。对于继续阻挠改革的官员,朝廷将予以撤职查办。希望诸位好自为之。”洪承畴严厉地说道。
回到京城后,洪承畴将情况告知杨嗣昌和孙传庭。“杨大人,孙大人,那些官员中,部分愿意配合,但仍有不少心存侥幸,不愿全力支持改革。我已表明朝廷态度,若他们继续阻挠,便撤职换人。”
杨嗣昌点头:“做得好,洪大人。对于这些不顾大局的官员,绝不能姑息。孙大人,我们要尽快挑选一批支持改革的官员,一旦有人被撤职,立刻补上,确保改革推广不受影响。”
孙传庭说道:“杨大人放心,我这就着手准备。只是这些地方豪绅恐怕不会轻易罢休,他们或许还会想出其他办法来破坏改革。”
杨嗣昌思索片刻:“我们一方面要加快改革推广的速度,让改革成果尽快惠及百姓,赢得百姓支持,使豪绅难以煽动民众。另一方面,加强对豪绅的监管,一旦发现他们有破坏改革的行为,坚决打击。”
就在他们积极应对时,那些地方豪绅果然没有坐以待毙。他们联合起来,向朝廷上书,称盐政改革导致地方商业受损,百姓生活困苦,要求停止改革。
“陛下,盐政改革看似美好,实则危害极大。如今地方商业凋零,百姓怨声载道,恳请陛下停止改革,以安民心。”豪绅们的上书言辞恳切,仿佛真有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