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4章 新政(2/2)
钱谦益冷笑道:“杨大人,这不过是你的一面之词。地方上混乱刚起,你就派洪承畴去了,难道不是提前就知道会出问题,却故意不管,等事情闹大了再去收拾,以此显示你的能力?”
孙传庭忍不住站出来:“钱大人,你这是无端猜测,恶意诋毁。洪大人是得知消息后立刻前往处理,一心为了新政顺利推行,为了百姓和国家。你却在这里颠倒黑白。”
朝堂上两派又开始激烈争论。朱由检沉思片刻后说道:“此次新政试点,虽出现波折,但好在及时解决。杨爱卿,你要继续密切关注试点情况,确保新政顺利推行。钱大人等,若无确凿证据,不可随意弹劾大臣。”
退朝后,杨嗣昌对孙传庭说道:“钱大人他们不会轻易放弃,我们还得小心应对。新政推行过程中,肯定还会遇到更多阻碍。”
孙传庭点头:“杨大人放心,我等定与你齐心协力。只是钱大人他们在朝堂上势力不小,我们得想办法争取更多支持。”
杨嗣昌思索着说:“我打算联络一些中立官员,向他们详细说明新政的好处,争取他们的支持。同时,我们要加快新政试点的成效展现,用事实堵住钱大人他们的嘴。”
杨嗣昌得知富户家族联合罢市抵制新政的消息后,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他立刻与洪承畴、孙传庭商议对策。
“这个富户家族势力不小,背后又有其他富户支持,罢市若持续下去,不仅新政推行会受阻,还可能引发其他连锁反应,影响社会稳定。”杨嗣昌忧心忡忡地说道。
洪承畴思索片刻:“杨大人,我们不能对富户一味妥协,但也不能操之过急。或许可以先派人去与富户家族谈判,了解他们的诉求,尽量在不违背新政原则的前提下,找到解决办法。”
孙传庭却有些担忧:“洪大人,这些富户明显是故意抵制新政,谈判恐怕难以取得实质性进展,他们说不定还会提出一些无理要求。”
杨嗣昌点点头:“孙大人所言也有道理。但我们还是要先尝试谈判,争取和平解决。若谈判不成,再采取强硬措施。”
于是,杨嗣昌选派了一位能言善辩且熟悉当地情况的官员前去与富户家族谈判。这位官员来到富户家族的府邸,见到了富户家族的族长。
“族长,新政并非要刻意针对富户,而是为了国家的整体利益。如今国家面临诸多困境,需要大家共同出力。若罢市持续,对大家也没有好处。”官员诚恳地说道。
族长冷哼一声:“哼,新政就是要从我们富户身上割肉。我们辛苦积攒的家业,凭什么要多纳税?你们这是巧取豪夺。”
官员耐心解释:“族长,国家富强了,对富户的生意也有好处。且新政所收税款,会用于改善民生、加强国防,这都是为了国家的长治久安。而且,普通百姓生活好了,消费能力也会提高,对您的生意也有益。”
族长却不为所动:“这些大道理我不懂。总之,不取消新政,我们就不会结束罢市。”
谈判陷入僵局,官员无奈,只得回去向杨嗣昌汇报。杨嗣昌听完后,脸色凝重:“看来富户家族态度坚决,谈判这条路怕是走不通了。”
孙传庭说道:“杨大人,既然如此,就不能再姑息他们。我们可以以扰乱社会秩序为由,对带头的富户家族进行惩治,杀一儆百,看其他富户还敢不敢抵制。”
洪承畴却有不同看法:“孙大人,富户家族在当地根基深厚,若贸然惩治,可能会引发更大的反弹。我们可以先切断他们与其他富户的联系,孤立带头的富户家族,再逐步施压。”
杨嗣昌思索良久:“洪大人的办法较为稳妥。我们一方面对带头的富户家族施加压力,限制他们的一些商业活动;另一方面,派人去劝说其他富户,晓以利害,让他们明白抵制新政对大家都不利。”
于是,杨嗣昌安排人手对带头的富户家族的商业往来进行暗中监控和限制,同时派官员去劝说其他富户。然而,钱谦益等人得知此事后,又在朝堂上掀起波澜。
钱谦益联合一些官员上奏:“陛下,杨嗣昌推行新政,手段强硬,欺压富户,导致地方上人心惶惶。如此下去,恐会引发更大的混乱。”
朱由检再次召集群臣商议。“杨爱卿,钱大人等人指责你欺压富户,致使地方混乱,你有何解释?”
杨嗣昌上前奏道:“陛下,富户家族联合罢市抵制新政,严重影响社会秩序和新政推行。臣只是采取了一些必要措施,限制带头富户家族的商业活动,目的是让他们停止抵制,并非欺压。同时,臣也在积极劝说其他富户,希望他们以国家利益为重。”
钱谦益反驳道:“杨大人,你这分明是滥用职权。富户抵制新政,必有其原因,你应好好协商解决,而不是动用强硬手段。”
朝堂上又是一番激烈争论。朱由检有些厌烦,他说道:“杨爱卿,你推行新政,要注意方式方法,尽量避免引发社会动荡。钱大人等,也不要无端指责,若有更好的解决办法,不妨提出来。”
退朝后,杨嗣昌感到压力巨大。新政推行困难重重,朝堂上又不断有人发难。他深知,要想成功推行新政,必须尽快解决富户抵制的问题,同时争取更多朝臣的支持。
“杨大人,朝堂上钱大人他们步步紧逼,富户抵制又一时难以解决,该如何是好?”孙传庭焦急地问道。
杨嗣昌咬咬牙:“我们不能退缩。继续按计划孤立带头富户家族,同时加快劝说其他富户的进度。另外,我打算在朝堂上详细阐述新政的好处和目前面临的困难,争取中立朝臣的理解和支持。”
就在杨嗣昌准备在朝堂上为新政辩护时,一个意外情况发生了。一个与富户家族关系密切的朝中官员,突然称病辞官。这一举动引起了杨嗣昌的警觉,他怀疑这背后可能有更大的阴谋。这个朝中官员的辞官与富户家族抵制新政是否有关?杨嗣昌又该如何应对这愈发复杂的局面?朝堂上的斗争又将走向何方?一切都充满了悬念,新政的前途依旧迷雾重重。
杨嗣昌觉得这辞官之事绝非偶然,背后或许隐藏着更大的阴谋。他立刻与洪承畴、孙传庭商讨。
“这官员与富户家族关系密切,此时突然辞官,恐怕是富户家族的一招棋,说不定他们还在谋划更厉害的手段来对付新政。”杨嗣昌皱着眉头说道。
洪承畴点头表示认同:“杨大人所言极是。我们得小心应对,加强对富户家族和朝堂上相关官员的监视,看看他们下一步要做什么。”
孙传庭则说:“杨大人,我们也不能只被动防御。既然要在朝堂上争取中立朝臣的支持,不妨借此机会,揭露钱大人等人与富户家族勾结,故意破坏新政的阴谋,让陛下和其他朝臣看清他们的真面目。”
杨嗣昌眼睛一亮:“孙大人此计甚好。我们一边收集钱大人等人与富户家族勾结的证据,一边准备在朝堂上为新政辩护。只是证据收集需要时间,还得谨慎行事,不能打草惊蛇。”
于是,三人分工合作。洪承畴负责加强对富户家族和相关官员的监视,留意他们的一举一动;孙传庭则暗中调查钱大人等人与富户家族的往来,寻找勾结的证据;杨嗣昌则精心准备在朝堂上为新政辩护的奏章,详细阐述新政的好处、目前遇到的困难以及钱大人等人的阻碍行为。
几天后,洪承畴匆匆来找杨嗣昌:“杨大人,有新情况。富户家族似乎在秘密筹集资金,准备贿赂更多官员,扩大抵制新政的声势。而且,他们还打算煽动更多百姓参与罢市,给朝廷施加压力。”
杨嗣昌心中一紧:“这群富户真是冥顽不灵。我们得想办法阻止他们。一方面,派人暗中破坏他们筹集资金的行动,让他们无法凑齐足够的贿赂资金;另一方面,加大对百姓的宣传力度,让百姓知道新政对他们有益,不要被富户利用。”
洪承畴领命而去。与此同时,孙传庭也有了新发现。“杨大人,我找到一些钱大人与富户家族书信往来的线索,似乎能证明他们相互勾结。只是还需要进一步核实。”
杨嗣昌大喜:“好,孙大人辛苦。务必尽快核实,这可是扳倒钱大人等人的关键证据。”
然而,就在孙传庭努力核实证据时,朝堂上又出现了新的状况。钱谦益联合一些官员,在朝堂上再次弹劾杨嗣昌,称他在新政推行过程中独断专行,不听劝谏,导致富户和百姓对新政怨声载道。
朱由检看着弹劾奏章,心中有些不悦。他对杨嗣昌说道:“杨爱卿,钱大人等弹劾你独断专行,致使新政推行出现诸多问题,你有何话说?”
杨嗣昌镇定自若地说道:“陛下,臣推行新政,一心为了国家,从未独断专行。钱大人等人多次在朝堂上无端指责,阻碍新政推行。此次富户家族抵制新政,背后也有钱大人等人的影子。臣已掌握一些线索,证明他们与富户家族勾结,故意破坏新政。”
钱谦益一听,立刻反驳:“杨大人,你不要血口喷人。你拿不出确凿证据,就不要在这里污蔑大臣。”
朝堂上顿时一片哗然,其他朝臣们议论纷纷。朱由检皱着眉头说道:“杨爱卿,若真有证据,你尽快呈上。若无证据,不可随意指责大臣。”
杨嗣昌说道:“陛下,证据正在核实中,臣定会尽快呈上。只是钱大人等人在新政推行过程中的种种行为,实在可疑。还望陛下明察。”
退朝后,杨嗣昌心急如焚。证据还未完全核实,朝堂上却已经形势紧迫。富户家族又在谋划新的破坏行动,这让新政的推行更加艰难。
“杨大人,钱大人他们在朝堂上步步紧逼,证据又还没准备好,怎么办?”孙传庭焦急地问道。
杨嗣昌思索片刻:“我们不能慌乱。你继续加快证据核实进度,我去联络一些正直且有影响力的朝臣,先争取他们的支持,在朝堂上为我们说话,稳住局面。洪大人那边继续阻止富户家族的破坏行动。”
就在杨嗣昌准备去联络朝臣时,又传来一个消息,富户家族煽动的部分百姓已经开始参与罢市,局面有失控的趋势。杨嗣昌该如何应对这失控的罢市局面?又能否及时呈上证据,揭露钱谦益等人的阴谋?新政最终能否顺利推行下去?一切都充满了未知与危机,朝堂上的斗争已经到了白热化的阶段。
杨嗣昌深知,罢市局面若不及时控制,后果不堪设想。他立刻与洪承畴再次商议应对之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