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章 狗儿的(1)(1/2)
茶,不单是喝的。
大明的茶马法源自于前朝赵宋。说白了就是官府不允许茶农自己售卖所种的茶叶,只能卖给官府。而后由官府进行定价,同吐蕃乌斯藏等地用来交换马匹。
而到了大明,茶马法除了换马之外,还被加进了负责边关军需的开中法内。中原缺马,但胡人没茶。普天之下,也只有大明有茶,而偏偏人还缺不得茶。
所以官府的定价,使得大明可以兵不血刃的控制马匹的价格,又能控制羁縻地区的经济。这更是一种稳定双方边界的和平贸易,也是离间对方内部的一把隐形剑。
也就是说茶叶在大明,等于战马,等于经济,等于战略物资。
西北的茶贸,是李景隆第一次执掌肃镇时奏请朱标所开,所以他这个肃镇总兵官,除了掌握肃镇庞大的军队之外,还掌管着西北地区对内对外的茶叶贸易。
他在甘肃这几年,茶叶对外一直保持着略高的价格,而且是通过刻意让西番十八族之中的几族,还有吐蕃乌斯藏的大土司等当中间商,对他们的族人赚差价,实行专门的独家贸易。
就好比李景隆是总包,其他人是分包,大家都有钱赚,而且关系越来越好。谁敢跳出来反对,不用李景隆,那些西域的土司土王僧侣,就第一个不答应。
而如梅姻李坚等驸马在西北贩茶,是对内,供给甘肃军民。这条线,李景隆也是刻意的开了一条口子。但他有个底线,各地卫所千户防御所,凡缉私查获茶叶,无论何人,就地格杀勿论!
且他也不参与那些驸马亲王们的茶叶买卖,就当没看见。这绝对不是他想着和光同尘,给那些人面子。而是他知道,一旦事发之后,以老朱的脾气,定然有大批的官员和将领落马。
陕西被朱标生前清了一茬,甘肃被李景隆清了两茬。后来陕西又被李景隆清了一茬,若是再被老朱扫一遍。那剩下的,就只有他李景隆的人,全是自己人。
是以在洪武三十年的春节刚过不久,朝廷的公文到达之后,李景隆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以建立宁夏中卫都司的借口,跑到宁夏那边去了。
他怕在甘肃,那位欧阳驸马还有铁铉等人放不开手脚!
~~
韦州。
虽不能与如诗如画的江南相比,但韦州也是西北大地上一颗璀璨的明珠。作为丝绸之路上的重要枢纽,作为自西夏起就兴盛的西北古城,比起毗邻蒙古,战火不断的银川。
此处颇有几分太平安乐的景象,所以庆王朱栴才赖在这不走。
但这里毕竟是西北,白雪覆盖之下,厚重的黄色夯土城墙,也毕竟不是京师那巍峨壮丽,万年不朽的长条石。
庆王朱栴的行宫,也显得很是寒酸。只有四进的院落,还远没有兰州肃王的花园大。
“您可算来了!”
行宫正殿,身材干瘦的庆王朱栴穿着暗红色的龙袍,双手揣在袖子中,坐在宝座上,面带苦笑的看着李景隆,“您看看,孤这过的是什么日子?”
一身戎装的李景隆在殿内环视一周,虽是行宫,但该有的东西一样不少,外边严寒,殿内温暖如春,这日子怎么就不能过呢?
他带着几分违心,“西北苦寒,千岁受委屈了!”
“孤想听戏....”
朱栴有着一张在朱家子孙当中罕见的面容,他摊手道,“没地方听!孤想吟诗作对,满城也找不到几个闻歌知雅意的雅人!”
“孤想吃点心,可这地方除了羊肉就是羊肉....”
“孤想....哎!”
朱栴说着,重重叹气,“孤想江南呀!”
一个被宠坏的孩子罢了!
李景隆心中好笑,脑中回想着这位庆王的生平。好像这位王爷,一辈子就在干两件事。不断的上书要内迁,不断的给朝廷献马。每次朝廷驳回他内迁的想法,他就多多献马,然后再上书!
“这次微臣来,给千岁带了些礼物....”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