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9章 假节钺!北伐!(2/2)
隆武三年三月二十五日,李昭率荆楚军团一路从西打到东,终于成功和李定国的徽军,会师于颍州。至此,明军终于实现了由“点”连成“面”的战略目标,即将各自分散独立的占领区,连成一片的统一整合格局。
各地军报传至南京,楚王孙稷侠在大都督府召集了核心将领进行军议。面对如此大好的形势,与会将领一致认为,北伐时机已臻成熟!!!
于是,楚王孙稷侠终于定下决心!他遂令文秘张若淳起草北伐奏折,成文之后,又亲自携之入宫面圣。
在乾清宫中,孙稷侠向隆武帝慷慨激昂道:“陛下视臣如心腹,臣敢不以死相报?淮河以南虽复,然燕云父老犹在水火,中原坟茔尚埋忠魂!臣请领三十万汉家子弟,北渡黄淮,剑指神京!驱除鞑虏,复我河山!大军所过之处,必振王纲、复汉制!若臣之旌旗不能插遍黄河以北,便让这颗头颅为陛下谢罪于太庙!”
隆武帝闻言,掩面而泣。说到恢复故土、打回神都,朱聿键比谁都想。可他作为一国之君,要时刻警醒自己不要重蹈“天启、崇祯、弘光”三朝皇帝刚愎自用的错误,于是他就将军事上的希望全部寄托在了孙稷侠身上,只等这位大明朝的战神亲口说出“北伐”二字。
无数个夙兴夜寐,无数个宵衣旰食,终于让朱聿键等到了这一天!他踉跄的走下御阶,一把抓住孙稷侠的手,颤抖的说道:“今朕以大明天子之名,赐卿尚方宝剑,授节钺之权——持此宝剑可临机专断,仗此节钺得代天行诛,掌巡狩四方、生杀予夺之柄。望卿扬麾北指,尽驱胡虏,复我燕云故地,勿负朕托,勿负苍生!”
楚王孙稷侠单膝跪地,郑重起誓道:“臣,孙稷侠!必不负圣托,此去不复故国,誓不还朝!”
殿外忽起长风,吹得檐角铁马叮当乱响,仿佛在为即将远征的北伐之师,奏响先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