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重生 > 重生八一渔猎西北 > 第一千一百九十二章 如鱼得水的老顾

第一千一百九十二章 如鱼得水的老顾(2/2)

目录

“行了,辛苦了,赶紧休息去吧。”顾博远把本子和剩下的钱收了,道:“明天我就不出去了,你给我打下手就行。”

打下手就只需要记账,这一点朱万江是比较喜欢的,他嗯了一声,便起身离开。

在这里干工资高,待遇好,他没其他想法,认真干就是了。

等朱万江离开后,顾博远锁好本子和钱,关了灯也离开了。

院子挺大,也挺热闹。远远能听到牛大伟在和同宿舍的人着今天碰到的趣事。

顾博远则盘算着今天的收获。

开收购站那天营业额是最高的,随后就一路往下掉,在前两天总算止住了下的趋势,开始上升。自己这一趟去山区农村,收获最大的就是那张猞猁皮。

他相信像这样的珍贵皮子,民间应该有不少,就看自己有没有本事收上来了。

顾博远有这个信心,毕竟现在私人收购站,还真就自己一家独大,而且一开始他就把在玛县开收购站的服务、质量两个标准给拿了出来。

院子里有茶水,收东西的价格也高,特别是后一条,直接就把许多人给拉了过来,成了这里的忠实客户。

只不过影响力拓展的比较慢,需要一段时间的酝酿。

顾博远不是很急,他知道像吴永波这样的人会照样学样,但自己给的价格优势,这些人给不了。

所以最后赢的肯定是他。

从玛县离开后,顾博远有了更大的自主权,赚的多了不,感觉自己真有做一番事业的信心了。

以往在玛县,主要当掌柜,大方针是听李龙的,他虽然没啥憋屈感,但总不是很对劲儿。

在这里虽然要经常往山区跑,但甘之如饴,真就觉得挺好。

这里,就是自己的事业所在地吧。

他通过电话和二女儿顾晓雨了这件事情,顾晓雨和绝大多数人一样,觉得这里条件肯定不好,只是让他保重身体。

顾博远嘴上应着,实际上没怎么当回事。在他看来,这里的气候条件啥的可比玛县要好多了,没开春时候的黄土天,大草原、花海,虽然条件差了点儿,但环境好啊。

他喜欢这里!

对于这一点,定期联系的电话里,李龙支持他,这让顾博远头一回和自己的女婿生出了知己之感。

也算错乱吧。

贝母季即将结束,但野蘑菇、鹿角的收购量正在增加,所以顾博远打算这一段时间还会隔两天出去一趟,往边远的地区去宣传一下。

伊犁山区范围比玛县要大的多,各种物资的产量也多,因此顾博远的想法是两年时间后,让这边收购站收购的物资数量,超过玛县收购站。

他有这个信心!

第二天起来,简单洗漱后,这边就开饭了。

因为这里人多,院子大,所以顾博远请了一个做饭的女人,四十岁左右。

女人名叫胡玉华,家里原来就是开食堂的,后来公私合营之后,她家的食堂成了国营的,自己上学,后来下乡,再后来回市里成家。

这时候工作就比较难找了,打工也是零星的,再后来经济搞活就自己摆了摊子卖吃。因为是流动摊子,经常在收购站附近售卖,顾博远这边招人多了,干脆就去商量了一下,请她专门给收购站这帮子人做饭。

一个月给七十块钱,不少了。

吃过早饭,伙子们快速的收拾完,有人在后面库房里整理收来的东西,有人就把收购站的大门打开。

等顾博远准备上班的时候,这里已经打扫干净,外面摆好了茶水,就等客人过来了。

第一个来的竟然是吴永波。

他开着汽车,拉着两口袋贝母过来,对着顾博远笑着道:

“顾老板,来看看,我这收的好货!”

自上一次去李龙那里把收来的东西卖掉后,吴永波就开上了汽车。

他比较了一下,发现把收来的东西卖到李龙那里,还不如直接就放在顾博远这里划算。来回跑好几天,还不如在老顾这里处理掉省事。

吴永波原来还有点怨气的,现在早没有了。他看清楚了自己没那个实力,李龙劝的那些话他也能听进去,所以便保持了平常心。

作为地头蛇,他比顾博远更清楚哪里有特产、从谁那里能收的多。

虽然电视上收购站打了广告,但有些人没电视,根本看不到,这些人就是吴永波的潜在客户。

就这一个贝母季,他已经赚了两三万了,比他去年一年赚得还多,现在他甚至已经把从刘高楼那里弄特产发卖的生意交给了自己的堂弟,自己就完全投入到了收购这些药材、皮子当中。

他不想老当贩子,目标就是看今年如果能赚够五万块钱,就在惠远或者清水又或者霍城开个收购站。

哪怕只有个架子呢,也很厉害了。

吴永波算是大客户,关系也好,顾博远一边和他开玩笑一边检查着他送过来的贝母。

成色的确是不错,这一点吴永波做的比其他人都要好一些。

收了贝母,顾博远让朱万江记好,付钱,然后让旁边的伙计拉着贝母到后面分类分装。

吴永波把贝母卖掉后并没有立刻离开。他在这边原来做的生意和这个不搭,所以现在还是很谦虚的找老顾学习。

现在外面人不多,老顾也很随意的把一些生意经讲给他听,这些东西不算什么值得保密的,给他听,其实也是在给那些贩子听。

比如诚信,比如价格,比如公道等等。

吴永波更希望听的是他后面还要收哪些东西,那些东西价格问题,比如黑虎掌菌,比如党参,比如那些铜钱之类的。

铜钱之类的是李龙当时和顾博远闲聊的时候起来的,特别是那些挖出来坨在一起的,李龙以后这些铜钱肯定会比较值钱。

顾博远就记下来了,反正现在收起来就按废铜价格压低了收,坨在一起嘛,肯定有杂质了。

收购铜钱这种事情,古代就有。所以不算什么稀罕事,普通人能接触的铜钱大都是一般货色,又因为不知道如何区别,所以只要能卖钱也就卖了。

吴永波就喜欢听这些。

他觉得自己窝在这边信息真是太闭塞了,啥也不懂。

刘高楼虽然和他关系不错,但他感觉刘高楼做的是高端生意,自己挨不着,还是老顾这边比较贴近实际一些。

顾博远也喜欢聊这些,吹牛皮嘛,不能的他自然不,但大众化的东西,在玛县那边见惯的东西当然能。

信息差而已,不是哪里比哪里强,一个地方一个地方的特色,他这也算是互通有无了。

倒是引得那些贩子们一个个还挺开心的,感觉和吴永波一样,学了不少东西。

顾博远挺享受这种感觉的,这时候他不光被当成老板,还被当成了老师一样的人物,嗯,那感觉是真不错。

六月初的时候,刘高楼过来的时候,顾博远已经弄了两吨多的贝母,近一千张的皮子,连带着压轴的两张猞猁皮和两张雪豹皮,打算跟着车子一起回玛县了。

出来这么久,也算是收获满满了。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