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重生 > 人在洪武,从逆党做起 > 第1031章 雾里看花,难辨忠奸

第1031章 雾里看花,难辨忠奸(2/2)

目录

“本侯年过六十,已是半截身子入土的人,还能活几年尚未可知。

就算陛下撤了我的职,我也无话可说,甚至会暗自庆幸,终于能回家歇息了。”

听到这话,徐增寿忽然想起一事,

周骥作乱宫廷已近两月,

宫中却迟迟未对其处置,甚至有刻意搁置的迹象。

这般态度,或许已经说明了什么。

见徐增寿不语,周德兴继续道:

“今日我帮你们剿灭逆党,并非赞同迁都,

而是你们身负朝廷政令,代表的是朝廷颜面。

若你们不明不白死在逆党手里,朝廷颜面尽失,我这世袭勋贵也脸上无光。”

徐增寿沉吟片刻,点了点头,

开国勋贵大多有主人翁意识,认定大明天下是他们打下来的。

纵使有人捞钱时毫不手软,却绝容不得外人染指,

在他们看来,自己拿是家事,外人伸手便是谋逆。

“多谢江夏侯爷,小子明白了。”

周德兴点头:

“既然话已说清,本侯便告辞了。

剩下的事你们自行处置,

若缺军械军资,可送信到留守司,本侯为你们筹备。”

说罢,他端起酒杯一饮而尽。

徐增寿也随之饮尽杯中酒。

周德兴走到帐门口,忽然驻足,轻声道:

“逆党之事,本侯回去后会追查,

这般大张旗鼓调兵,简直没把本侯放在眼里,你有什么想说的”

徐增寿站在方桌后,沉声道:

“还请侯爷以大明安定为重,查清逆党,莫留漏网之鱼。”

周德兴闻言轻笑,留下一句话便转身离去:

“逆党太多,本侯查不清。”

中军大帐内再度陷入沉默,桌上酒菜纹丝未动,透着几分萧瑟。

徐增寿伫立良久,直到李芳英走进帐内,才发出一声叹息:

“是啊,逆党太多,怎么查得清”

他很清楚,这三千号称退役老卒的叛军,

绝非邹氏父子能调动,

就算十个邹氏,也凑不齐这般成建制的军械、甲胄与战马,必然有许多势力在后面添砖加瓦,雪中送炭。

“将军,人员伤亡已清点完毕。

损失不大,轻伤者居多,不影响继续赶路。”

李芳英汇报道。

徐增寿木然点头,吩咐道:

“让军中参谋写一封信,将今日之事一五一十、毫无遗漏地记录下来,送回京城,交给市易司陆大人。”

“是!”

“另外,再写一封送都督府,隐去燧发枪相关事宜。”

“是!”

李芳英连忙退下,浑身洋溢着激动,

虽不算正式大战,但他也算上阵杀敌、冲锋陷阵过了。

等回京城,定要跟一众狐朋狗友好好吹嘘一番。

临近十一月中旬,整个应天城都变得忙碌起来,秋收进入尾声。

城外的田地里,随处可见身穿短衫的农户,

他们提着竹筐,忙着从地里刨出甘薯。

看着一个个裹着泥土的圆滚滚甘薯,不少人脸上都漾着笑意。

随着对甘薯种植技术的钻研,亩产逐年提升。

有些懂算学的里正比对去年收成,

发现今年产能足足增加了两成,

这让所有人都震惊不已,

两成粮食,足以养活更多人。

但随之而来的,是一种莫名困惑,且愈发浓烈。

尤其是京畿附近的庄子,

以往种地只为糊口,今年却猛然变了。

挨饿的日子或许再也不会有了,

单是这一茬甘薯,就够一家人吃三年。

这是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事,以至于明年种什么、怎么种都变得不那么急切,

农户们开始琢磨起别的事,既然不用挨饿,干点啥呢

这份困惑,从句容县的田间地头,一直蔓延到京城脚下。

直到一阵急促的马蹄声传来,才打断了农户们的思绪。

众人抬头望去,只见十余骑快马朝着京城方向疾驰,

往日这般疾驰,马蹄扬起的尘土会让骑手若隐若现,狼狈不堪。

但如今京畿官道皆为水泥铺设,

骑手们显得体面许多,身上的甲胄也清晰可见。

“血!他们甲胄上有血!又打仗了”

一名十三四岁的少年从地里直起身,满脸泥污,明亮的眼睛盯着甲胄上的暗红血迹,失声惊呼。

农户们纷纷抬头,其中一名四十多岁的中年汉子看到骑手腰间的红色令旗,脸色一变:

“八百里加急!难道真的打仗了”

“阿爹,我能不能去参军”少年忽然雀跃起来。

中年汉子顿时破口大骂:

“你这兔崽子!家里粮食够你吃到老,参什么军

老实在家待着,好好读书!

你要是能中个秀才,咱老何家也算光宗耀祖了!”

少年撇了撇嘴,只觉得脑袋发晕,学堂里的书全是迷糊汤,一听就犯困。

这时,一旁三十多岁的婶子笑着开口:

“以前上学堂要钱,现在工坊出钱请先生,你们这些娃只管去识字。

这放在以前,能有口吃的就知足了,哪敢想读书的事。”

“是啊,洪武老爷的大恩大德,咱们得记一辈子。”

中年汉子一边挥锄头,一边感慨,嘴角带着笑意。

少年却嘟囔道:

“阿爹,地是咱们自己种的,洪武老爷也没帮忙啊。”

“混账话!”

中年汉子瞪了他一眼:

“你爹我像你这么大时,天下大乱,到处打仗。

若不是侥幸生在洪武老爷的地界,

早被抓去送死了,哪有你

现在朝廷在村里开了工坊,你娘都可以进去做工,

以前全家靠三分薄田过活,为了养你,

我和你娘都快饿死了,才吃饱几天,就敢说这浑话

回去就给我去读书,不读出个名堂来打断你的腿!”

周遭农户纷纷笑了起来,

他们身处京畿,天子脚下,

就算收成差些也有官府接济,

不至于饿死,但饥一顿饱一顿是常态。

也就这两年,功法开到了村里,手里才有余钱,

才真正实现了顿顿吃饱,甚至顿顿有肉。

京城北城门,十余骑快马验明身份后进入京城,

一队往都督府而去,一队直奔市易司。

他们刚进城,就被城门附近的诸多眼线察觉,纷纷转身去向自家主子通报,

原本平静的京城,竟然又有了几分暗流涌动。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