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重生 > 我只想送快递,你非让我入编? > 第543章 没有画面

第543章 没有画面(2/2)

目录

“嗯,6吨也够用,能装点是一点。”

“关键是第二点。”

“定位问题。”

“我们这个飞机,说飞机都有些牵强,目前只是个飞行器。”

“老总看完,不知道那这个东西要来干嘛。”

你要是一种特长。

比如载弹量大,比如速度快、比如电子设备先进。

都可以。

飞机一亮相,就知道它是干什么用的。

关键b22改,每个方面都有点东西。

但每一个方面,空军都有更好的替代。

除非说有新的战术战法出现,否则b22改一直都无法扶正。

关於这一点,严涛有自己的想法。

“我的考虑是歼轰一体。”

“如果按照陈总刚才说的,业载能力加大的的话。”

“可以搭载更多的信息设备。”

“做到歼轰侦一体,这样,是不是就定位明確了一些”

老严想法很单纯。

大而美。

要载重有载重,要信息获取有信息获取,要速度有速度。

在原有功能再升级一番,一定会打动甲方。

但陈晨觉得这恰恰是误区。

“老总要的不是大而美。”

“我觉得更像是小而精。”

“只有某一个方面特长了,定位才会明確。”

杨奇峰提问道:“陈总有想法”

“我刚才说了,立足点还是在业载能力上。”

“你们从气动布局和动力上下手,把这玩意儿再搞一搞—”

陈晨说这话的同事。

曹子华仔桌子底下鼓捣著计算器。

得出一个数字之后,他立刻叫停。

“义父,您先等一等吧。

“如果我们,我没有记错,老总只批了3个亿。”

“现在把项目再升级,十几个亿都打不住。”

“这些钱要我们补贴就不说了。”

“万一弄不好,人家不要,这钱可就打水漂了。”

以前的曹子华只管技术,不管算帐。

现在不一样。

他是西京这一摊子的一把手。

能力和眼界都进化了。

再没有得到甲方的合同之前,他觉得在大费周章搞这玩意儿,有可能把裤亏掉。

谢超文也知道这其中的利害关係,有些气馁。

“小老板,我知道你对我很好。”

“但这个项目既然到了这个地步,曹总监的说得对。”

“及时止损可能是更好的选择。”

背著贷款搞项目,压力太大了。

谢超文不是赌徒,是踏实的工程师。

b22改已经上过会了,得到的反响一般。

就算自己和团队有经天纬地之才,把项目改出。

老总的评价可能也无法改变。

因为人家指出的问题是根本性的。

况且。

这里头还有不及预期的可能性,

我是不甘心,但没有不甘心到用动力实验室的未来去赌的地步。

严涛和杨奇峰手里都有各自的项目。

自己这里多钱,人家那里就要少钱。

谁的钱不是钱呢

“喷,你们得支棱起来啊。”

陈晨並不认同大家的看法。

“以前那小头型呢整起来。”

“放心大胆的去改,改好了,这个项目能获得军方合同。”

“搞不好,这个项目我兜底。”

“我高低给你们找一个甲方。”

曹子华率先投来质疑的目光。

这是小老板的传统艺能了,嗷画饼。

大家都是碳水爱好者,对於饼这种东西,有自己的品鑑能力。

保不保熟,一眼便知。

其他项目还好。

按照小老板的套路,军方不用,还能找民间融资。

关键b22改这个项目不一样。

谁家民间疯了心的用这玩意儿

“小老板。

“这个飞机!”

“宽欲飞行器!”

“0到100公里,0到7马赫。”

“还有匿踪、不可拦截各种军用属性。”

“能用这种东西的甲方,有且只有一个。”

曹子华话说的已经很透彻了一一军方。

“难说。”

陈晨坚定的目光不容置疑。

“小谢、严工和杨工,你们先搞这个事情。”

“我和老曹回家一趟,本部还有事情要处理。“

“具体等我们回来再说。”

盛夏。

顺风集团大会议室。

上半年的工作总结会正在进行当中。

一共三天的议程,整个集团各个部门的一把手全部列席。

前两天都在討论过去半年的財报和经营问题,由顺风本部的人唱主角。

卫筱本人对前半年的工作还是满意的。

老项目的盈利能力已经开始显现了,带来了可观的进帐。

新项目的坑虽然一直在挖,但由於有老项目进帐,也有持续性的供血。

財报的增长虽然不及外界的预期,但符合顺风自己的预估。

毕竟外界的投资者不知道顺风憋了多少坨大的。

直到会议的第三天,宏观的问题逐渐收尾。

会议才开始討论细节。

“前些日子,林总来我们这儿视察。”

“好悬给我嚇出一身冷汗。”

“好在最后化险为夷。”

“这个事儿陈狗——总,你要检討。”

陈晨:“”

“你骗我给冠能永磁开绿灯,差点给我干成卖国贼了。”

卫筱有些怨气。

出发点是好的,那你告诉我一声啊。

好傢伙。

得亏上面有人罩著,不然我得领一副银手鐲。

“话说回来。”

“我让晓彤整理了一下类似冠能永磁的的业务。”

“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一跳。”

“这种游走在红线上的业务,占我们年吞吐量的3.7%。”

“有点太多了。”

话音落下。

会议室里眾人面面相。

由於是灰色產业,大家心里都没什么数。

但当数据整理出来,细思极恐。

3.7%看起来不多。

但是乘以顺风的基数,著实不少了。

而且考虑到这些货都是高价值物品,体积小价格贵。

粗思也有点恐。

毕竟是在法律边缘徘徊,基数越大,犯错的概率也越大。

俞兆林当时就有些后怕,举手发言。

“卫总,这部分业务是不是考虑剥离一下。”

“3.7%的灰色业务。”

“意味著我们有3.7%的概率遭重。”

“被查到一单,轻则罚款罚到倾家荡產,重则一副银手鐲。”

卫筱闻言,立刻点头。

“好,那就剥离!”

“我命令老俞你成立一家公司,专职负责这些业务。”

“作为公司的第一银手鐲体验官。”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