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0章 人人平等?(2/2)
他忽然想起使馆档案里的旧报纸,上面登过19世纪的案例:有个女人想拿回自己的嫁妆,法庭竟然判她“无理取闹”,理由是“丈夫有权处置妻子的一切”。
“那也太不合理了。”刘春晓皱着眉,把面包捏得变了形,“自己的东西凭什么给别人?
万一遇人不淑,岂不是一点退路都没有?”
顾从卿看着她气鼓鼓的样子,心里有点疼——她生长的环境里,女人虽也受束缚,但哪里见过这样的规矩。
他伸手揉了揉她的脸:“所以说,看着开放的地方,未必处处都敞亮。
就像这面包,看着暄软,里面说不定藏着硌牙的沙粒。”
刘春晓低头喝了口汤,忽然想起班里那个女生,每天上课都坐第一排,笔记记得工工整整,眼睛里全是对知识的盼头。
“她之前跟我说,想毕业后去非洲当医生,救那些生病的孩子。”
她声音低了些,“现在……”
“别太难过。”顾从卿给她夹了块番茄,“你现在好好学,将来有能力了,说不定能帮到更多像她这样的人。”
他顿了顿,补充道,“其实不只是英国,很多地方的女性都在慢慢争取自己的权利,就像咱们国内,不也在喊‘妇女能顶半边天’吗?
路总得一步一步走。”
刘春晓抬起头,眼里的光慢慢亮了些:“嗯。”
她扒拉了两口饭,忽然笑了,“还是咱们好,我的嫁妆,你可碰不得。”
顾从卿被她逗笑了,举起手作投降状:“不敢碰,那是你的‘军饷’,得留着给你打天下用。”
两人对视一眼,都笑了起来。
餐桌上的气氛松快了些,窗外的月光也仿佛柔和了许多。
刘春晓知道,这世界的规矩有好有坏,但只要自己心里清楚想要什么,守住自己的“底气”,就不怕走偏。
吃完晚饭,她去书房看书,轻轻带上门,把那些沉重的思绪留在门外,翻开了医学课本。
书页上的字仿佛有了温度,每一个知识点都成了往前挪的脚印。
她想,不管这世界有多少不合理,自己先站稳了,才有力气去改变哪怕一点点。
……
麦克米伦出版社的主编捧着《巴斯克维尔的猎犬》手稿,指腹在最后一页的签名上反复摩挲,眼里的光像刚点燃的壁炉。
“这一本比前两本更精彩!
那只幽灵猎犬的传说里藏着家族秘史,最后揭露真相时,连我都起了一身鸡皮疙瘩——你怎么想到把凯尔特神话和东方谶语结合起来的?”
顾从卿坐在对面的沙发上,指尖转着钢笔:“偶然在大英博物馆看到份17世纪的手稿,说有位中国商人曾在德文郡留下过预言诗,觉得有趣,就编进故事里了。”
他顿了顿,语气平静下来,“主编,有件事想跟你商量——福尔摩斯系列,我想停一段时间。”
主编手里的手稿“啪”地掉在桌上,他瞪圆了眼睛,像听到了什么不可思议的事:“停?为什么?现在全欧洲都在等下一本!
书店老板天天打电话来催,连女王的私人秘书都来问过出版时间!”
他原以为福尔摩斯的故事能在贵族圈里引起些波澜已是极限,却没料到会惊动白金汉宫。
“女王陛下说,《四签名》里那段关于印度宝石的考据,比皇家档案馆里的某些记载还要细致。”
主编的声音带着抑制不住的兴奋,又夹杂着几分对顾从卿“临阵退缩”的不解,“这可是多少作家求都求不来的机会,你确定要停?”
顾从卿望向窗外,伦敦的雾刚散了些,阳光透过云层在石板路上投下斑驳的光影。
他想起这几个月连轴转的日子——白天处理出版社的杂务,晚上伏在案头修改文稿,连梦里都是福尔摩斯叼着烟斗的影子。
笔尖在纸上划过的沙沙声渐渐变得滞涩,那些原本流畅的推理逻辑,最近总要反复涂改才能顺下来。
“灵感这东西,强求不来。”
他语气里带着不容置疑的笃定,“现在硬写,只会糟蹋了福尔摩斯。
不如停下来,看看旧报纸,逛逛博物馆,说不定哪天灵感就自己跑回来了。”
主编叹了口气,显然还是觉得可惜:“你啊,真是拿你没办法。
女王那边我去回话,就说您在为下一部大作积蓄能量。”
顿了顿,又忍不住叮嘱,“要是真有了新思路,第一时间告诉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