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1章 戏文话本(2/2)
淳王低头,这才发现满桌都是戏文册子。有的边角残破似被翻过千百遍,一看就有好些年头,有的则墨迹簇新,还带着松烟香。
“你收集这些干什么呀?”
“知不知道什么叫诗风?”苏沉突然问。
淳王挠挠头:“不就是……写诗的风格?”
“对了。惯常写诗文的都有自己的风格。戏文也是,你瞧这本牡丹亭,还有这本烛光斧影。”
苏沉抽出两册并列展开,一眼看去左侧辞藻昳丽,右侧肃杀似铁,
“这儿,[却原来姹紫嫣红],这边,[却原来烛影摇红]。虽然题材迥异,可炼字习惯却很相近,便看得出,这两本戏文出自一个戏文先生的手笔。”
淳王听得云里雾里,却不妨碍他开口就夸:“苏沉,你好厉害啊!”
“厉害啥呀,都写在书封了。”苏沉说罢,翻到封面给淳王看,果然两个本子都标识了作者。
“噢……”淳王恍然大悟,又问,“可既然都标了名字,你还整理他们干嘛呢?”
“即便是同一个戏文先生,写的早写的晚也会有很大不同。戏本看得多,才能感受到每个戏文先生独一无二的风格。”苏沉解释道,“其实,我在找三十年前一首打油诗的佚名作者。”
“三十年前?!咱俩都还没出生呢!那是一首什么诗啊?”
“是大理枭目放出的一首童谣。写得还蛮工整的,你要看吗?”
苏沉说着便顺手将自己誊抄的那首诗递了过去。
淳王接过,低头只看了一眼便浑身哆嗦起来:“苏沉,这诗好险恶,简直大逆不道……”
“别光看内容。”苏沉道,“你瞧,他用词虽然很直白,但是韵律工整,朗朗上口,很容易被孩童学会传播开来。写这诗的人,很有一定基础的。”
“哦,所以你就可以通过文风,找到替枭目写童谣的那个人?”
“我哪行啊,这种事还得靠虞照青。”
淳王道:“可万一那人平日里不写东西呢?”
苏沉摇头:“我晓得那些个文人,平日里不点写东西是会技痒的。这二十年来的诗文,我已经整理了好些给虞照青,他没有找到,我便想拜托他再去戏文里找找。”
淳王想了想,忽然一拍大腿:“对了!我屋子里还有一箱子话本呢。全是断袖分桃的孤本,你肯定没读过!我这就叫人搬过来啊。”
苏沉大喜过望:“好啊!”
傍晚时分,苏沉终于将这些戏本话本分门别类,找人给虞照青送去了。
暮色渐沉时,几口樟木箱被抬进了通政司,结束了一日的公务,虞照青抽出空来,随手拿起送来的话本翻看。
才信手翻两页,那白玉般的耳垂便红得滴血,虞照青心有余悸地往箱子里瞥,一眼看去尽是些不堪入目的东西。
“……这……这都哪找的混账东西……”
可毕竟是要务在身,硬着头皮也得看下去。
虞照青深吸口气,端起凉透的茶盏猛灌一口,麻痹了自己的神经,一本又一本的翻检过去。
或许是看久了,神识难免恍惚,当翻到一册《折柳记》时,虞照青忽地长久停在了一页。
那书中主人公年少顽劣,没有定性,每日不务正业,心思不在读书,却恋慕上克己复礼,品行端方的同窗,成日的粘着他,腻着他。
[你的字真好看。]
[可以教教我策论么?]
[你曲子吹得真好听。]
[你怎么总这么闷呢?]
……
虞照青。
不知不觉,仿佛有一个人的声音突然穿透了记忆。
当察觉到脑海中浮现出一张过于清晰的脸时,虞照青“啪”的一下猛地合上册子,耳根突突的发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