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重生 > 元祖歌姬的竹马音乐家 > 第418章 关于布赫拉迪的未来规划

第418章 关于布赫拉迪的未来规划(1/2)

目录

…………

……

参观完储藏着最珍贵的酒窖后,特莱尔·麦克拉迪带领他们进入主酿造车间。

与仓库的静谧形成鲜明对比,这里虽然因为开工不足而显得安静,但那些巨大的、沉默的设备本身,就充满了力量感和历史感。

上原俊司他们首先看到了那台着名的波比研磨机,巨大的铸铁身躯上,齿轮和传动装置虽然静止,却依然散发着19世纪的工业力量感。

“这是台维多利亚时代的老家伙了,”特莱尔·麦克拉迪拍了拍冰冷的机器,“用石磨缓慢碾碎发芽大麦,能保证颗粒均匀,对糖化至关重要,它是苏格兰最后几台还在使用的皮带驱动磨坊之一。”

接着是那个直径达5米的无盖糖化锅,这是一个巨大的混凝土容器,此刻空空如也,但内壁残留的痕迹和空气中隐约的甜香,诉说着糖化过程——将碾碎的麦芽与热水混合,提取可发酵糖分。

“以前需要工人用长木耙进去手动搅拌,”特莱尔·麦克拉迪指着锅沿介绍道,“现在虽然有些改进,但核心工艺没变,全艾雷岛,只有我们酿造厂还保留着这种开放式的糖化槽。”

发酵车间里,矗立着数个巨大的俄勒冈松木发酵罐,特莱尔·麦克拉迪打开其中一个罐子的观察孔,一股类似苹果酒和酸奶的微酸香气扑鼻而来,还带着二氧化碳的刺鼻感。

“麦芽汁会在这里加入酵母,发酵50到60个小时,看,即使现在没有完全运行,你凑近听,还能听到细微的气泡声。”

上原俊司俯身,果然听到罐内似乎有生命在微弱呼吸的声响。

最后是蒸馏车间,四个壶式蒸馏器——两个升的初馏器和两个升的再馏器——像巨大的铜制洋葱般巍然屹立,它们的外壁因长期使用而呈现出深褐色的光泽,有些地方甚至泛着彩虹般的氧化膜。

虽然此刻没有加热,但空气中似乎还残留着一丝酒精的辛辣气息,天鹅颈般的壶顶优雅地弯曲着,连接着蜿蜒的林恩臂。

“我们采用的方式是缓慢蒸馏,”特莱尔·麦克拉迪解释道,“初馏器分离出酒头酒尾,取中间段的‘酒心’进入再馏器二次提炼,我们的蒸馏器又高又细,这样能产生更回流,造就更轻盈、更纯净的酒体,这也是布赫拉迪生产的威士忌风味优雅的关键之一。”

参观的过程中,上原俊司注意到一些车间只有部分设备在运行,工人也不多,显得有些冷清。他问道:“麦克拉迪先生,目前酒厂的设计产能是多少?实际利用率如何?”

特莱尔·麦克拉迪叹了口气:“官方设计产能每年大约150万升的复杂蒸馏酒液。但您也看到了,因为市场……嗯,所谓的‘威士忌寒潮’,我们现在的产量可能连三分之一都不到,很多设备闲置,工人也裁撤了大多数。剩下的老伙计们,也都是靠着对这里的热爱在坚持。”

上原俊司若有所思地点点头。他仔细观察着那些古老的设备,大脑在飞速运转,进行着成本与效益的分析。

“这些传统手工操作,是我们的核心价值,必须保留。但在非核心环节,比如麦芽的输送,是否可以考虑进行管道改造,适度降低人工成本和损耗?同时,对于之前被裁撤的员工,如果他们愿意回来,我们很欢迎。”

特莱尔·麦克拉迪眼睛一亮:“当然可以!很多老工人就住在附近,他们肯定愿意回来。至于改造,只要不伤及根本的酿造哲学,我们完全可以尝试。”

参观完毕后,众人再度回到了办公室,壁炉里的火依然温暖。

上原俊司站在窗前,手中端着凯恩杯,望着窗外因达尔湾变幻的海景,在沉默了片刻后,他转过身,面对特莱尔·麦克拉迪说道。

“麦克拉迪先生,经过今天的参观,我更加确信收购布赫拉迪是正确的决定。它拥有无与伦比的历史底蕴和工艺传统,它的风味潜力巨大,绝不仅仅局限于充当调和威士忌的基酒。”

上原俊司走到办公桌前,手指轻轻敲打着桌面,像是在敲击琴键,奏响未来的乐章。

“对于布赫拉迪的未来,我有一些初步的设想,还需要你的意见和支持。”

“首先,是短期策略,我称之为继续深耕调和基酒业务,我们需要维持好与因弗戈登(现在是我们的前东家,但依然是客户)以及芝华士等现有客户的关系。在保证现有产能的情况下,优化生产成本,这可以巩固布赫拉迪作为‘高性价比优质调和基酒供应商’的地位。清理掉一些库存的基酒,这能为我们回笼一部分现金流,保证酒厂的正常运营和员工生计,这是基础。”

特莱尔·麦克拉迪认真地点着头:“是的,老板,这部分业务不能丢,它是我们目前的生命线。”

“但是,”上原俊司话锋一转,声音提高了一些,“眼下苏格兰调和威士忌销量萎缩、大量酿造厂倒闭也是不争的现实,光守着欧美市场显然已经不够了,所以我的想法是布局单一麦芽试点,开创我们的独立品牌!”

听到上原俊司的话,特莱尔·麦克拉迪惊喜的坐直了身体。

“我们要利用部分闲置的产能,立刻开始尝试生产小批量的、高品质的布赫拉迪单一麦芽威士忌。”

上原俊司继续阐述,“除了延续我们经典的无泥煤风格以外,我认为我们要着重的去研发一款重泥煤味的单一麦芽威士忌,我们要利用起艾雷岛这个得天独厚的优势并发扬光大,让更多的人们了解到艾雷岛的特色。”

他将目光回到特莱尔·麦克拉迪的身上:“至于市场方面,初期我们可以优先考虑拓展霓虹市场。我与三得利的社长有过几面之缘,一方面可以寻求与三得利在调和基酒上的合作;另一方面是打造自有的品牌,我们可以先推出一些小批量的、限量版的瓶装,测试市场的反馈,建立口碑。”

特莱尔·麦克拉迪的脸上,焕发出了前所未有的光彩。多年来,他守着这座古老的酒厂,看着它日渐沉寂,主要任务就是为调和威士忌提供合格的“原料”,内心的不甘和无奈无人能懂。

此刻,新老板的计划,正是他内心深处渴望多年却不敢奢求的蓝图。

“先生!”他激动地说道,声音有些哽咽,“这……这太好了!我们拥有这么好的设备,这么独特的工艺,我们的酒液本就应该以最纯粹的面貌展现给世人!我们完全可以做到!仓库里那些沉睡的橡木桶,它们也在等待这一天!”

上原俊司走到特莱尔面前,伸出手,用力地握住他粗糙的手掌:“那么,麦克拉迪先生,这一切就拜托你了,你负责生产和技术,恢复并提升我们的单一麦芽品质。我来负责在亚洲市场的开发,梅斯……”

他看向好友,“你也别想偷懒,我需要利用你在英国的人脉,为我们未来在欧洲市场的推广铺路。”

梅斯耸耸肩,但眼神认真了起来:“好吧,看来这趟‘偷懒之旅’是泡汤了。不过,威廉,这忙可不能白帮,未来酒厂在欧洲的代理权……”

“没问题,未来在欧洲的代理权可以交给阿尔多菲家族。”上原俊司斩钉截铁的说道。

在商言商,这并没什么不好意思的,更何况有了阿尔多菲家族在英国政商界的人脉关系,对布赫拉迪将来打入英国的上流社会非常有帮助。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