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灵异恐怖 > 剑隐红装女侠韩娥 > 第139章 铁骑增援:夔州城下的生死较量(1)

第139章 铁骑增援:夔州城下的生死较量(1)(2/2)

目录

枫林橘树丹青合,复道重楼锦绣悬。

诗中描述的赤甲白盐,正是南岸耸峙如云的白盐山和北岸巍峨高耸的赤甲山。两山之间,长江奔腾而过,两岸断崖壁立,高数百丈,宽不及百米,形同门户,名曰“夔门”。韩娥站在峡口,眺望着那山峰之雄,心中涌起一股豪情,她知道这里有着“锁全川之水,扼巴蜀咽喉”的战略重要性。

南岸的“粉壁墙”在阳光的照射下显得格外耀眼,绝壁上呈“之”字形延伸到山腰的正方形石孔,犹如天梯一般,甚是奇特。冉彪指着那些石孔,对韩娥说:“那就是着名的孟良梯。”

韩娥指着孟良梯顶端那块甚是古怪的石头,眼中露出好奇之色。冉彪介绍说:“那是吊僧石。”他的声音中带着一丝神秘,仿佛在讲述一个古老的传说。

孟良梯和吊僧石的来历不凡。传说北宋名将杨业被害,葬于瞿塘峡绝壁之上。他的亲信孟良决定夺回遗体,重新殓葬,便连夜乘船至绝壁下凿孔攀援。至半,一和尚发现孟良,假学鸡鸣,孟良以为天将明而返。翌日,孟良发现真相,大怒,将多事的和尚倒吊于绝壁上。这就是孟良梯顶端那块形似倒吊僧的石头。

在铁锁溪,韩娥见有两根硕大的铁柱立于栈道旁。冉彪道:“这是拴拦江铁索用的。”韩娥细看,见铁柱上有数根铁链垂下石崖至江水中。冉彪继续解释道:“这两根铁柱建于南宋景定五年,铁柱上固定的铁链平时全部沉于水下,不影响往来船只航行。战时铁链通过绞盘拉上水面,才形成有纵深的水上防线。”

韩娥听着冉彪的介绍,她的眼中闪烁着智慧的光芒。她知道,这些古老的防御设施,将是他们在即将到来的战斗中的重要依托。她的心情既紧张又兴奋。

平章莫仁寿,这位大夏的忠诚将领,自镇守瞿塘关伊始,便展现出了他非凡的军事才能。他命令士兵在两岸崖壁凿了孔洞,当地人称“牛鼻孔”。这些孔洞不仅是对自然力量的挑战,更是对军事工程的一次大胆创新。

在莫仁寿的命令下,士兵们牵起铁链,连接两岸,上面用木板铺平,建成三座悬空飞桥。这些飞桥不仅便利了士兵的行走,也使得物资转运变得快捷高效,南北两岸因此成为一体。大夏军通过飞桥运输补给各营,其效率远超过明军的水路运输。他在飞桥上面还建了三座敌棚,专门放置炮石、巨木、铁铳,这些活动堡垒成为了瞿塘峡口的守护神。

韩娥走上飞桥,脚下是湍急的江水,水势滔天,如万马奔腾,给人一种震撼的感觉。她对冉氏兄弟道:“你们将舟船在江心一字排开,在上面建三层木墙,中间搭起舢板,以供士兵往来穿梭,并在上面架弓弩、火炮等远程武器,这样可以横江连成水上城墙。同时在江底布置铁链,可与铁索桥上三重飞桥形成立体防御。”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