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1章 镇住了 二合一)(2/2)
方银没再看他,向皇帝行礼:“臣失仪,请陛下恕罪。”
“方爱卿何错之有?”皇帝厌恶的盯着靳林,仿佛看到了什么脏东西。
他已经反应过来,靳林是早就算好的。
以那句“陈相对大长公主从不设防”,攻心。
攻大长公主的心,引出矛头,趁机自尽。
“倒是靳林,你好大的胆子,朕准你死了吗?”
皇帝语气冰冷,显然是动了怒火的。
大殿里安静了一瞬,靳林跪趴在地,连着三个响头,磕的特别响,脑门已经出血。
“臣有罪,臣罪不可恕,臣愧疚啊。”
一行热泪流出,看着倒是挺真诚的。
“你是该愧疚。”
一道声音突兀响起,只见百官最后面一排,一道人影沉稳向前。
众人不由探头看啊。
谁啊,胆子这么大,这时候插话。
云丛生从容不迫站到前头,眼神轻蔑看向靳林。
“你不只愧对陛下,愧对陈相,更愧对先皇,愧对天下人。”
先皇二字一出,靳林眼神微不可察的变了。
就是靳柯也眯起眼睛,盯着云丛生。
一个从五品的小官,他看不上眼的人物,他能知道什么?
靳柯昨日早朝,卖了那么多人,私下没少去赔礼,承诺了靳林会认罪,各家也要有准备,但他不会说出不该说的。
云丛生郑重跪下,从怀中掏出一块令牌。
“陛下,靳林在说谎,陷害陈相,是因为陈相手中握着龙隐卫,陈相一直在遵先皇之嘱托行事。”
皇帝和朝臣们第一反应不是吃惊,而是疑惑。
要不是场合不对,都想掏掏耳朵,怀疑自个听错了。
内侍很有眼力见的,下去拿牌子,皇帝只看了一眼,就站起身。
“你知道龙隐卫下落?”
“陛下,龙隐卫就是陈氏部曲,他们奉先皇命,暗中辅佐陈相。”
“可惜陈相孤木难支,世家间关系紧密,不择手段,联手害死了陈相。”
“他们杀陈相,阻止旧案重查,是因为他们知道陈相手中有一道先皇圣旨。”
“圣旨罗列十二道律政。”
“其一、税下士人。”
如今朝廷,天下的士是不用纳税的。
这是他们尊贵地位的体现,很多读书人科举考到秀才,都开始免税。
只这一条,都听的人难以置信。
“其二、产业监管。”
要去丈量士族的土地、房子、金银……
“咳咳咳。”岳相突然咳嗽起来,像是上气不接下气那种。
云丛生后背也被冷汗浸湿,这两条说出来,已经是冒天下之大不韪,得罪朝堂上站着九成九的人。
恐怕皇帝也不见得愿意听下去。
他感觉自个三魂没了七魄。
为了保命,他不能在往一下说:“总之,为了拿到先皇圣旨,靳氏等追查陈氏部曲多年。”
“但他们不知,陈氏部曲就是龙隐卫,他们分在三个据点,其中一处就是皇陵。”
皇陵被盗案怎么来的,现在知道了吧?
“意外被发现踪迹后,龙隐卫只能东躲西藏,臣有幸,得龙隐卫信任,知道了内情。”
“臣虽官卑位小,但不能再容靳林这乱臣贼子说谎。”
云丛生俯身叩首,久久没起身。
众朝臣只觉得,好像身在梦中。
先前靳林交代的那些,虽让人震惊,但先皇圣旨一出,让他们摸不着头脑。
“父皇,龙隐卫事关重大,不如等验明身份后,此事再做判断。”
“刚好,刑部所说的十三人,还需要进一步审查。”
太子站出来,微微弯腰。
皇帝看了他一眼。
儿子比他镇定,是性情如此,还是早就知道什么了?
“也好,朕乏了,先退朝吧。”
说是退朝,走的都是靠不上前的小官员,倒是岳相、各部尚书、方银、太子等都留下来了。
明珠大长公主被清衍亲自搀扶,他用了力道,才把姑祖母扶起来。
“您该去休息了,姑祖母,您是益阳唯一的依靠。”
“益阳是陈相唯一的女儿。”
明珠大长公主偏过头,只是不等看清太子,人就晕了过去。
“快请太医。”
皇帝变了脸色。
一通忙乱,明珠大长公主被送到偏殿,太医说是郁结于心,肝火燥热,才晕倒,正在针灸。
御书房。
皇帝与一群大臣静坐了许久。
今日的事,实在出乎意料,他们需要时间消化。
真的有那样一道圣旨吗?
还是太子,喝了两盏茶后,打破沉默。
“也就是说,先皇留下那样一道圣旨,父皇登基后,陈相刻意弄权,一是为了完成先皇旨意,二是为了保护父皇,事成前,不让父皇牵扯太多?”
他问的直白,一点没给留面子。
云丛生跪在中央:“是,龙隐卫说,是陈相主动与先皇商量的计谋。”
“十二律政,推行太难,当年商鞅变法就是千难万难?”
“陈相认为,要去变,但也要留稳,万一他失败了,朝堂依旧稳定,他没完成的事,由龙隐卫继续寻找后来人继续。”
也就是说,当年皇帝刚登基,陈相的某些不敬,是刻意装出来的,就是要天下人知道,他们不合。
岳相他们听着,都不敢说话。
他们都清楚,皇帝多厌恶,甚至恨陈子君,可现在冷不防知道,曾经的敌人是变相保护他,皇帝能接受的了吗?
心情得多复杂。
还有那十二条律政,后面十条是什么?
先皇为什么要留下这样的旨意,皇帝对这旨意又是什么想法?
他们想看看先皇圣旨,但又怕看了,是不是就得“接旨”啊?
“父皇,只云大人一家之言,不足为信,您要不要见见龙隐卫?”
他们不敢开口,清衍敢。
皇帝这下确定了,儿子肯定事先知道,又不告诉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