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灵异恐怖 > 大秦之迎娶诸子百家 > 第405章 劝君少骂秦始皇

第405章 劝君少骂秦始皇(2/2)

目录

“方才接到父王的诏令,攻陷赵国之后。

宗室与贵族子弟,一个不留。”

杨端和神色坚定,回应道:

“遵命,末将定当严格执行王命。”

李信闻言,愤慨地说道:

“理应如此,留下他们,日后必成大患。

他们与普通百姓不同。

百姓与我们并无仇怨,而这些贵族子弟,日后定会伺机而动,成为隐患。”

蒙恬与蒙毅亦是点头赞同,神色凝重。

扶苏轻叹一声,眼中流露出不忍:

“可……这毕竟是鲜活的生命,要屠杀如此众多之人,我心中实在不忍。”

杨端和劝慰道:“长公子,这些宗室贵族,在其国内欺压百姓,无恶不作,手上不知沾染了多少无辜百姓的鲜血。

他们身为既得利益者,若不除去,日后必将挑起战乱,届时天下百姓又将遭受多少苦难?

因此,此次攻陷赵国。

必须将他们斩草除根,绝不能心慈手软。”

蒙恬接过话茬,语气坚定:“所言极是。

其实,除了我秦国。

其余各国的百姓与奴隶无异,他们处于社会最底层,贵族与士大夫可以随意宰割。

而我们秦国,相较于他们已是天壤之别。

至少秦国的百姓可以选择耕种或从军,通过军功与劳作改变自己的命运。

而诸国的百姓,却永远被禁锢在底层,毫无翻身之机,这也是为什么总有诸国百姓逃往秦国,诸多人才也纷纷投靠秦国的原因。”

扶苏再次将目光投向李信与蒙毅。

只见他们纷纷点头以示赞同。

扶苏缓缓回应道:“也罢,为了天下苍生的福祉,我唯有忍痛牺牲那些人了。”

言罢,他轻轻拭去眼角挤出的晶莹泪珠,心中默默哀悼着那些即将逝去的生命。

扶苏暗自思量:

“人生犹如舞台,演技方为关键。

为了大秦的千秋伟业。

这些人必须牺牲。

彼时,天下尚未一统,除秦国之外,其余诸国即便有机会问鼎中原。

也不过是仿效商周,行分封之制。

郡县制的推行阻力重重。

即便是汉初之时,刘邦坐拥天下,也不得不采取郡县制与分封制并行的权宜之计。

刘邦深知分封之害,却也无可奈何。

如果没有分封,后面也不会有七国之乱。

反观秦始皇,因身体渐渐变差,急功近利。

加之未能斩草除根,再者秦二世胡亥的肆意妄为,终致帝国崩塌。

尽管此举将令无数贵族消失。

却能换来长久的安定。

倘若如历史所记,放任他们离去,秦国稍有动荡,他们定会卷土重来,兴风作浪。”

扶苏此时想到,他最崇拜的一个伟人,他曾说过一些对祖龙的看法,至今历历在目:

“1964年6月24日,伟人在会见外宾时,公开发表了这样的言论:“相较于孔夫子。

秦始皇的伟业可谓光辉得多。

孔夫子虽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但他的理论大多停留在空谈层面,而秦始皇则是一位真正的实践家,他不仅在政治上实现了中国的统一。

更进一步统一了中国的文字、度量衡等制度,这些制度至今仍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发挥着深远的影响,可以说,中国历史上所有的君主皇帝中,无人能出其右。”

后来发表:我们与民主人士辩论过,你们曾经骂我们是秦始皇,骂的不对,我们超过了秦始皇一百倍,秦始皇在我们这都算不了什么。

他只坑了四百六十个儒。

我们坑了四万六千个儒,镇反时,谁还没有杀掉一些反革命的知识分子嘛?

中国历来分两派,一派讲他好。

一派讲他坏,而我支持秦始皇。

劝君少骂秦始皇,焚坑事业要商量。

祖龙魂死业犹在,孔学名高实秕糠。”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