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1章 退,或者死。(2/2)
最先倒下的是赫连勃勃,他的熊熊野心此刻彻底埋在了乔巴山下,接着,呼延吉的部下如同割草般倒下,几乎没有任何有效的抵抗。
战斗很快结束。
五百白狁骑兵,连同呼延吉、赫连勃勃,全军覆没。
“将军,赫连勃勃的尸首如何处置?”
“就送给北境军当做见面礼吧!以后少不得要打交道”
随即一名骁骑校尉策马而出,手中捧着一个木盒,径直走到赫连勃勃面前。
下一刻,刀光一闪。
……
“北戎,也该亡了。”
“清理干净,撤。”
千余骁骑如同来时一般沉默,迅速行动起来,将营地内所有代表北戎的痕迹彻底抹去,然后簇拥着源华,消失在乔巴山茫茫的晨雾之中。
远在河谷外围监视的陈行之,很快接到了斥候的回报——赤瓕部营地被神秘黑甲骑兵清剿,赫连勃勃授首。
北戎……已灭。
一位斥候什长还带回来一个装着赫连勃勃脑袋的盒子。
陈行之望着骁骑消失的方向,眉头深锁。
赫连勃勃怎么也不会想到自己一时野望竟然会让北戎彻底覆灭。
而梁朝乃至朝中诸臣也没想到北方的战事就这么仓促的开始,又仓促地结束。
花费了小半国力囤积在幽州城的物资还没派上用场,战争就已经结束了。
这甚至算不上一场成规模的战争,赫连勃勃完全是失败在自己的无知之上。
当王清晨看到自家外公发来的战报时也是有些傻眼,赫连勃勃的前锋就这么撞死在水泥墙上了?
这真是有些魔幻了。
和王清晨的疑惑相比,朝堂之上则是热辣滚烫起来。
不管前期花费了多少,但是胜利确确实实是胜利了。
大朔北方劲敌被一鼓而扫,这是前所未有的胜利,这是梁朝登基以来最大的最值得歌颂的功绩,困扰了大朔一个甲子,让大朔百姓蒙受无数屈辱的北戎人彻底覆灭了。
当大捷的新闻出现在当天报纸上的时候。
当“北戎,亡了”四个大字出现在报纸头版头条的时候。
当胜利的捷报自京师如潮水般发往大朔各地的时候。
大朔完全笼罩在喜悦与欢呼庆祝之中。
同时送来的还有装着用石灰炮制的赫连勃勃首级的木盒。
“好!好!好!”梁帝连道三声好,激动得从龙椅上站起身。
“白爱卿不负朕望,一举平定北戎,此乃不世之功!”
兵部尚书阎冬出列奏道:“陛下,北境军此役斩敌万余,俘获战马器械无数,更将北戎王庭连根拔起。白将军用兵如神,当重赏!”
“传朕旨意,晋白破虏为镇国公,加太子太保,赐铁券丹书!”梁朝意气风发。
“北境将士,一律论功行赏!不得怠慢延误!”梁朝是真的高兴,此刻他只觉得自己昌武这个国号起的恰如其分。
然而在一片歌功颂德中,御史台有人出列:“陛下,臣闻此役中有骁骑现身,劫走赫连勃勃,后又出现在乔巴山。这骁骑所图为何?臣恐...”
这话让热闹的朝堂顿时安静了几分。
梁朝面色不变,只淡淡道:“北戎既灭,些许细节不必深究。当务之急是妥善安置北境,使边疆永固。”
梁朝轻描淡写地将骁骑之事揭过,殿内众臣皆是心思玲珑之辈,自然明白其中深意。
此刻北戎覆灭的狂喜冲淡了这点微妙的瑕疵。
封赏、庆典、告慰太庙……
一系列事宜迅速提上日程,整个朝廷机器为此高效运转起来。
北境,幽州。
白破虏接到朝廷晋封镇国公的旨意时,脸上并无太多喜色。
镇国公和冀国公一字之差,可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
梁朝有意赐白破虏镇国公,显然是想取代魏国公在大朔百姓中的地位。
即便为此付出一些东西也是可以接受的。
“白老将军,可喜可贺啊!陛下的旨意已经到了,现在得称您一声镇国公啊!这可是前所未有的恩荣啊!”
幽州牧李靖雁亲自领了劳军的差事,同时他也要和白破虏商量一下如何处理北戎遗民以及幽州城积压的物资。
北戎覆灭,要说最高兴的肯定有李靖雁,这些年他管辖的幽州可没少被打草谷,其中心酸现在一扫而空。
“李大人有心了。北戎虽灭,北境未安。这些虚名,不及将士们一滴血来得实在。”
李靖雁神色更诚挚几分,几番共事下来,他对于眼前的老将军更多的则是尊重。
“国公爷高义!下官佩服!只是……陛下隆恩,朝廷封赏,亦是安定军心、民心之举。
此外,关于北戎遗留的妇孺、降卒,以及幽州城内那堆积如山的粮秣军械……还需国公爷示下。”
白破虏略微沉思,他此前也想过这些问题。
“将北戎人残存的妇孺全都赏赐给这次有功的单身将士,至于其他愿意归化的,打散安置于各州县,授田编户,令其习我汉话,耕织为生。冥顽不灵者,让他们自生自灭也算是天恩浩荡……”
李靖雁心头一凛,连忙躬身:“下官明白。那……降卒呢?”
“降卒?不知李大人有何高见?”白破虏似乎看出李靖雁有些意动,随即问道。
“哈哈哈,将军说笑了,前不久九龙山新设的采石场正好缺人,与其枭首不如废物利用,也省了将军一番手脚。”李靖雁说道。
如今幽州城百废待兴,实在缺人,再加之水泥实在好用,他这才打主意到这些降卒身上。
\"李大人此议甚好。不过这些北戎降卒桀骜不驯,需得严加看管。\"
这次包围圈十分成功,所以降卒不少,为此白破虏也颇有些头疼,如今有了解决之法他自然乐见其成。
\"下官已命人在九龙山修筑营寨,四周设了望塔,昼夜巡逻。采石场也按军营规制布置,绝不会给这些降卒可乘之机。\"李靖雁显然早就做好了准备。
\"既如此,便依李大人所言。\"白破虏顿了顿,又道。
\"至于幽州城囤积的物资...如今北境初定,各地流迁百姓方才安置,不妨将部分粮秣分发各州县,以屯仓廪,备不时之需\"
\"国公爷仁德!\"李靖雁由衷赞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