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科举文抄公的快乐你想象不到 > 第526章 三征北戎

第526章 三征北戎(2/2)

目录

第一就是官兑铺的生意在户部和商贾的配合下,已经普及到大朔的重要州县,除了偏远地区,基本覆盖到了一大半的州县。

而国库这半年来的营收更是达到了历史的顶点,虽然赚的只是火耗钱,但是这个钱已经快到大朔一年税收的一半。

而且这还是预算外收入。

如今的国库说一句丰盈也毫不为过。

而高辅的户部尚书位置似乎更稳固了一些。

第二件事则是神机营正式组建完毕,满额三万,全是从全国征调的身家清白的青壮,被赵寒训的有模有样。

甚至跑到周边州县打击了山匪恶霸,战斗力如何并不清楚,但是实打实地赚了一波名声。

王清新也是第一次见血立功,为此还得到了三天假期。

王清晨没问,王清新也没说,只是陪着家里的两小只玩了三天。

第三件事就是初春,郑良组建的船队,正式开启了第一次出海航行,距离并不算远,最远计划到达儋州。

这也是大朔最南端州县,预计航行时间六个月,预计花费一万枚白银。

海上航行,虽然做足了准备,但是海况总是难以预料的,所以此次并没有航行过远。

一为积累经验,二为精确海图,三为训练船队的默契。

这也是致富路上必要的投资。

如果一切顺利,王清晨已经看到无数小钱钱朝自己挥手了。

六月流火,天气渐热。

王清晨上值时也忍不住点一杯有容小筑的冷饮,颇有三分前世牛马的意味。

时光如水,在看似平静的朝局下悄然流淌。

昌武元年的盛夏,京师仿佛一口逐渐加热的大锅,表面热气蒸腾,内里却酝酿着不为人知的涌动。

六月二十三

一个很平常的日子,既不是大朝会也不是小朝会。

王清晨以及高辅被召到了大明宫的偏殿,来的竟不止王清晨这些人,还有左相杜秀臣,兵部尚书阎冬,以及其他几位重臣。

看几人表情王清晨心中便咯噔一声,这次的事情肯定不小。

殿内气氛凝重,梁朝端坐于御案之后,面色沉肃,目光扫过下方众臣,最终落在高辅与王清晨身上。

“今日召诸位爱卿前来,是为北疆之事。”梁朝的声音打破了沉寂。

“国库今岁丰盈,远超往年。朕思虑再三,北戎之患,如鲠在喉,虽癣疥之患,然不足以报血仇,不除不足以威九边。

先帝骑兵征伐伤其元气,皇爷爷二度征伐断其四肢,今朕有意三征北戎,毕其功于一役,永绝后患!”

梁朝的话语掷地有声,带着不容置疑的决心。

殿内一时寂静,几位重臣神色各异。

杜秀臣眉头微蹙,王冕则低眉思索,兵部尚书阎冬眼中闪过一丝兴奋,随即又化为谨慎。

众人面面相觑不知如何开口。

战争一旦开始那就是花钱如流水,也不知国库顶不顶得住。

几人目光看向高辅,王清晨分明看到了他们眼神中的希冀。

那是希望高辅出言劝阻陛下。

想想也知道,战争对文臣并不友好,这是武将提升地位,改善处境的机会,对于文臣的收益绝对是微乎其微。

“高尚书,国库如今盈余多少?可够解决北戎之患?”梁朝问道,即便是他这个皇帝也不知道如今国库有多少银子。

高辅无奈出列躬身,声音沉稳:“回陛下,去岁至今,官兑铺盈余、各色税赋加之盐铁专卖,国库现存银……约一千四百七十万两。然此乃岁入,需维持朝廷运转、百官俸禄、各地水利工程及边防日常用度。若全力支撑一场大战,需精打细算。”

这个数字让殿内响起一阵轻微的抽气声,要知道这还只是上半年的收入。

即便是王清晨,也知道这已经超过一年国库收入的总和,官兑铺带来的财富积累远超预期。

梁朝眼中精光一闪,显然对这个数字极为满意,但他并未失去冷静。

“朕并非要倾尽国库。高爱卿,依你之见,若以三百万两为限,可能支撑一场针对北戎残部的决战?”

高辅心中快速盘算,与王清晨交换了一个眼神。

王清晨微微点头,示意这个预算在可控范围内。

高辅这才答道:“若战事能控制在半年之内,三百万两银,精打细算,应可支撑。若战事不……”

“好!”梁朝抚掌,并未让高辅将后半句说完。

“朕要的便是速战速决!阎尚书。”

兵部尚书阎冬立刻出列:“臣在!”

“北境军现有兵力,加上玄甲军,若再辅以神机营,可能形成绝对优势,一举荡平北戎王庭?”梁朝问道,目光灼灼。

“陛下,北戎残部虽势弱,然其盘踞草原深处,地形复杂,来去如风。

白老将军虽用兵如神,玄甲军亦为精锐,然欲毕其功于一役,需天时、地利、人和俱全。

臣以为,可命北境军为主力,神机营抽调五千精锐骑兵协同,再令西线诸卫所策应,形成合围之势。方可一举歼灭之”阎冬此言也表明了态度。

能当兵部尚书的就没有一个怯战的。

他话未说尽,但殿内众人都明白其意。

而还有一个隐患他没说,诸臣全做不知。

他们也在猜测,梁朝突然出兵,未免没有解决后顾之忧,专心应对新势力的意图。

“王爱卿以为如何?”梁朝突然看向王清晨。

王清晨出列,谨慎答道:“陛下圣明。北戎不除,终是心腹之患。如今国库充盈,兵强马壮,正是永绝后患之良机。只是……”

“只是什么?”

“只是如高尚书所言。用兵贵在天时地利人和,夏秋并非用兵之良机,此时北戎骑兵膘肥体壮,极难应付,而且筹措物资运往北境,也需得数月时间,臣以为最好将攻势放在冬季最好。”

“此事还望陛下慎重!”看阎冬有些上头,王清晨不得不提醒道。

这可和梁朝急切的心思有些不符。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