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0章 迭加(5k)(1/2)
第540章迭加(5k)
贾跃亭从临港离开的心情很糟糕。
他没想到俞兴完全不吃自己这一套,事实上,自己很早就向这个人示好了,当时就有考虑到未来或许存在的合作空间。
然而,姓俞的当时收钞票的时候笑眯眯,现在却全然没有一丝情面。
贾跃亭苦思冥想,不知道自己或者乐视哪里和临港这边有过冲突,不管新能源还是移动网际网路,两边都一直相安无事啊。
事已至此……
如果是姓俞的,他会怎么做?
贾跃亭坐在车里抽著烟,回想碳矽集团的新车发布会,回想自己亲自试乘试驾过的「九州」,心里满是遗憾和后悔,乐视去年也宣布造车了,但他真没想到新能源的车真能到做到这种程度。
姓俞的能把车造出来,这并不让人意外,但能做出这样好的车,那就太意外了。
摆给大家看的原型车和真正能推向市场的量产车,这是两码事。
贾跃亭心里情不自禁的冒出来一个念头,如果乐视是真的在认真造车就好了……
他有艳羡和不甘,如果乐视能造出那样的量产车,自己在发布会上的效果绝对比俞兴好很多,这个人在舞台上应该多谈梦想,应该多谈自主产业的发展。
贾跃亭摇头叹气,但也迅速的抛开杂念,转而考虑如何更好的把故事说下去,不管碳矽集团的销量最终如何,这样的产品出现,对于新能源的故事来说都是一个利好。
他在即将抵达机场的时候得知之前也在临港的奇点汽车团队已然前往铜市洽谈合作,心里一动便从别人手里要来沈海寅的电话,热情的与这位前360副总裁聊了许久。
两人是有共同话题的,既能聊新能源,也能聊临港这边的倨傲。
贾跃亭在沈海寅身上总算找回自己的魅力,转而立即更改决定,打算飞去铜市,看看那边有没有助力自己故事的更好机会。
……
1000块钱。
车马费真就1000块钱?!
邱嘉佑真是震惊了。
碳矽集团的发布会已经结束两天,除了首日的伴手礼与1000块钱,还有那一顿饭,临港真就没了别的表示!
这简直辜负了自己给碳矽集团发报导的真心!
当然,因为首日的车马费没有「给足」,第一天的报导就是很客观的情况,大致罗列了「九州」两个版本的配置与价格,以及正常笔调的临港见闻,没有吹,但也没有黑。
邱嘉佑对俞兴的印象不错,这种情况的「没有黑」已经是付出了真心。
只是,不管自己还是同行,确确实实都没有后续的费用,那就真让人恼怒了。
2月24日,邱嘉佑再度探访碳矽集团,这次不是到临港,而是去看它位于申城浦东世纪汇购物中心的线下门店,打算积累后续报导的素材。
他是上午11点抵达的门店,然后就被这里的客流量给震惊到了。
今天不是周末,周二的工作日时间,门店这里竟然几乎算是座无虚席。
邱嘉佑没有表明记者身份,只是与一部分脸上带著好奇的人一样凑到店里的展车附近,别人看车听讲解,他则是看别人。
「九州Pro迭加国补和申城补贴,再加上现在还有的小定现金优惠,落地28.68万,它就是这个价位的配置最丰富的中大型SUV,没有之一。」
「这样比较可能不合适,但很直观,2015款的奔驰E,我就不说E200和E260的配置了,就说E320L,它指导价是59.8万,门店优惠8万左右,落地要67万左右,可是,它没有车窗一键升降,没有后排独立空调,没有自适应巡航,没有电动后备箱,没有无钥匙进入,没有后排独立空调……」
「我不是想攻击奔驰,我只是想通过对比来更为直观的展现我们在首款车上的诚意。」
碳矽的员工站在车前侃侃而谈,既没有拿价位更靠近的汉兰达对比,也没有拿奔驰SUV对比,而是用了一款影响力更广泛的车型。
这时,人群中有人笑道:「奔驰这也没有,那也没有,但我就是想买奔驰怎么办?」
车前的员工微微一笑:「这位先生,没问题,等会我们可以加个微信,我可以帮你找找奔驰更优惠的价格,我的上一份工作就是在奔驰4S店。」
人群发出笑声,这位对奔驰的熟悉好像就能理解了。
邱嘉佑是在发布会那天就知道碳矽集团诚意的,他又听了一会,端了一杯碳矽员工递过来的热咖啡,一边溜达看门店里的宣传物料,一边竖起耳朵聆听潜在客户的讨论。
靠近窗边坐著的明显是一对情侣,不知是否结婚,但看起来还挺年轻。
女:他们试驾好慢啊,怎么不能多开几辆车呢?
男:店里要放静态的,外面没法放太多吧,我还真没想到,来看车的比那边的奥迪都多了。
女:奥迪新车里的味太大了,我觉得这个上面写的那个PM2.5过滤挺好的,刚才坐车里也没什么味。
男:说是环保材质,不知道里面都是怎么用的。
女:反正奥迪是PASS了,我不喜欢,这个车还有一点我挺喜欢,它上面摸起来很软,都是毛毛。
男:那叫翻毛皮。
女:奔驰有吗?
男:奔驰没有。
女:奔驰那么豪华,怎么没有呢?到底谁是豪华车啊?
男人仿佛被问住了,过了一会才给出一个答案:当然是奔驰,能用更少的东西卖给你更贵的价格,这才叫豪华啊。
邱嘉佑端著咖啡,差点笑喷出来,再侧头看,旁边的女人也无言以对了。
他仔细观察了几眼,瞧见这对男女的手上带著婚戒,看起来是已经成家了。
邱嘉佑这么在碳矽门店里徘徊许久,或是听见对免费牌照的讨论,或是听见对丰富配置的询问,或是听见对新能源未来的担忧,但大部分确实都在认真了解,而不是单纯的看热闹。
碳矽这车的市场反响还真不错?
邱嘉佑心里升起忧虑。
中午就在附近吃饭,还没吃完便接到总编的电话,询问碳矽集团的一线市场反馈。
邱嘉佑老老实实的说著感受:「这个车刚上市,热度真不错,我看碳矽员工的嗓子都哑了,估计前面两天的客流量也很好。」
电话里询问:「能拿到更具体的销量情况吗?」
「我加了他们销售的微信,在店里问的时候没问到,晚上回去的时候再套套话。」邱嘉佑说著小计划,又凭借自己的经验给了个模糊的评估,「就现在这种情况,碳矽的门店就20家,我感觉第一个月或许是能卖个大几百辆的。」
不管后续的报导内容怎么样,他现在都是在对客观现实讨论和分析。
大几百辆绝对是邱嘉佑的夸赞,乃至于他把这话说出来都觉得自己过于乐观了,30万上下的大几百辆是什么概念?
现在新能源单月销量前列的众泰集团,它一辆车就落地几万块钱,也就几百辆而已。
碳矽集团如果能稳住单月大几百辆的销量,亏肯定是亏,但后续降降价或者继续推更便宜的车型,也应该能发展的不错,毕竟,Pro满配式的配置完全可以减配一部分。
电话的另一端沉吟了好几秒才说道:「百晓生上面有消息,说是碳矽集团这款车的反响十分之好,据说小定数量都有几千了,你觉得这可能吗?是不是临港想炒作啊?」
邱嘉佑愣了愣,数千小定?
21号上市到现在,满打满算就四天时间,一款新能源的新车能拿到数千小定?
这是什么概念?小定转大定,大定转锁单,单周就好几百?单月一两千?
二线豪华品牌也不过如此了吧。
他念头只是一转就断然否定道:「不可能!绝对是造势!我在碳矽的4S店里观察了,很多人都是在问在看,真正签单的没看到多少,小定也是能退的!」
电话里对于自家记者亲眼的判断是比较相信的,也是说道:「我也觉得不可能,碳矽这个车给的东西挺多,但买车的压根不需要那么多,什么电视,什么冰箱,完全没必要,就是噱头。」
邱嘉佑「呃」了一声,有点小小的不同意见:「我觉得冰箱还行,冬天喝点热的,夏天喝点凉的。」
电话另一端不置可否:「你下午再看看,这两天有空再去临港采访采访。」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