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灵异恐怖 > 多我一个后富怎么了 > 第532章 隔墙有耳

第532章 隔墙有耳(1/2)

目录

第532章隔墙有耳

碳矽集团的发布会极可能是事关造车成败最清晰的信号。

俞兴是这么认为,也认为大家都应该是同样的想法。

但他没想到,不少人认为碳矽集团能做出现在的规模就已经很成功了。

熊潇鸽为俞总引荐了来自皖省铜市的国发创投的总经理马志豪,在人还没到之前就谈到这个问题。

俞兴对此不以为然:「场面话,恭维而已,一辆车没卖呢,这算什么成功?」

「俞总,就旁边的厂,就厂里的车,就你从网际网路跨入新能源这个行业,现在这个情况还不算成功吗?」熊潇鸽笑道,「真不是恭维,卖车这种事,没有卖不出去的车,只有卖不出去的价,反正国家给补贴。」

俞兴无话可说,因为有补贴的存在,车价确实还有下降的空间,但补贴不是长久的事。

熊潇鸽又说道:「所以啊,先不管车能卖怎么样,像铜市这样定位的城市,能先把车企项目吸引落地就行了。」

俞兴幽幽的说道:「落地有什么用,现在去落地,没个三年出不来车,三年之后恐怕就没法谈补贴的事了。」

熊潇鸽一拍大腿:「是啊!所以,这对他们来说还是一件需要慎之又慎的事,这就找到我这边了,但是吧,找我也没用,我懂个屁啊,还得是找俞总这样懂行的人。」

国发创投是铜市财政下属的国有独资,这次由总经理率队来临港就是学习合作样本,而恰好他和熊潇鸽有交情,也就想搭个便车。

地方把事情交到地方国资手里,地方国资想寻求顶尖风投的判断帮助,顶尖风投觉得事情得落在专业人士手里才行。

国内论起新能源,熊潇鸽是知道俞总的投入情况的,也自然不会找第二个人。

很快,国发创投的马志豪就到了。

俞兴这几天是真的忙,所以,这次饭后见面就是认认人,算是知道有这么回事。

他寒暄两句就听到对方试探式的发起邀请,能代表铜市给出极佳的招商引资政策。

「我们现在还没有余力,马总,实在是不好意思。」俞兴给了熊总一个眼神。

熊潇鸽跟著帮腔,推诿这件邀请。

马志豪没有意外,笑呵呵的称赞碳矽集团的探索之后又谈起他们这次接触考察的项目,正是熊潇鸽昨天和俞兴聊过的「奇点汽车」,也是一桩跨界的网际网路造车项目。

奇点的沈海寅履历没有问题,既有在日本的创业史,也在国内知名的金山和360担任过高管,去年先以投资的形式创立智车优行,今天则直接担任CEO来直接操盘运作。

俞兴与碳矽集团从面世那天就被认为是跨界的网际网路造车,他自己能做,自然不能说别人不行。

他默默听了会马志豪对项目已知情况的介绍,重点是理解了铜市的立场。

铜市是典型的资源型城市,长期依赖铜矿开采与冶炼,传统产业占比超过7成,经济结构相当单一,而铜价的波动在2010年后出现加剧,这两年的城市GDP增速就表现不佳。

它迫切需要新兴产业来填补GDP增长的缺口,本身在铜材料方面的优势也能够让它形成从铜到汽车零部件到整车制造的闭环,进一步带动本市铜箔、电子材料等企业的发展。

当然,背后可能也存在地方个人的进步心情。

俞兴听完了马志豪颇为恳切的一番介绍,没有评价他口中的奇点汽车,只是握了握手:「大家晚上的时候一起参详,马总,我也只是提供参考意见,并不权威。」

马志豪用力握手:「感谢俞总,这样的关头还麻烦你。」

俞兴冲他笑笑,自去接著忙事,这边由熊潇鸽这位中间人应对。

距离发布会还有四天时间,他也没想到临港这边的碳矽局面之下还藏著不少同行的游说和判断,下午开完会的时候忍不住给小英打了个电话,分享了这件事。

刘琬英嘿然:「还真是泥沙俱下,鱼龙混杂。」

她随即又说:「我看你还是喜欢得罪人。」

「我就见了马志豪一个人,其他人都没见,他是和熊总有什么交情,别人到时候就都是熊总自己表述。」俞兴说道,「况且,造车这种项目,外界的一些意见也是情理之中的考验。」

就像碳矽集团一样,从成立到现在一样是经受外界评判。

刘琬英啧了一声:「这真是隔墙有耳……早知道我今天就回去了,还能一起听听。」

俞兴笑道:「那你是真错过好戏了。」

临近傍晚,俞兴匆匆返回办公楼,恰好碰见正和胡铮南热聊的小鹏汽车的何小鹏,眼睛便是一亮。

何小鹏现在仍然在UC奋斗,但去年正式和李学凌、傅盛等人投资创办了「橙子汽车」,今年又出于商标问题改为「小鹏汽车」,虽然还没完全主导小鹏汽车的战略与发展,但他是最为热心的。

俞兴与何小鹏打了招呼,自然而然的聊了聊彼此对电车的想法。

这一聊便是好一会,眼看即将到了上面联合投资团队考察三大汽车项目的时间,聊天才告一段落。

只是,何小鹏瞧著俞总匆匆离开的身影,心情略显奇怪的说道:「俞总真是一个热情的人。」

胡铮南也觉老板今天热情的过分,闻言笑道:「我们的新车就要出成绩了,大家心情都很好,我这两天都激动的睡不著觉。」

到了楼上的俞兴不知道自己刚才显得格外热情,他悄然的推门坐进会议室新隔出来的小单间办公室,既能看到已然到场的多位投资人,也能听到他们聊天的声音。

会议室里只有熊潇鸽和马志豪是知道隔墙有耳的,其他人只知道大家这次一起约见三个新能源项目,到时候还会由熊总与俞总一起探讨前景可能,最终会有个参考意见。

熊潇鸽再三强调了只是参考,至于大家会参考多少,那就看不同机构各自的想法了。

上有碳矽集团即将出分的关键节点,下有地方迫切寻求新产业发展的需求,外有政策和补贴的多重扶持,内有风投渐渐重视的投资新赛道,中间则是基于梦想、利益、骗局的项目与操盘手。

俞兴点了一支烟,看著屏幕里的画面,听著大家主要对碳矽汽车的讨论,稍微出神。

五分钟之后,前途汽车的创始人陆群与他两位副手走进会议室,冲著在座将近10家的机构代表们热情问好。

临港这里已经汇聚了至少20家机构,还有更多的人会在后面四天飞到这边,而这间会议室里都是关系较好或者存在合作的人。

陆群知道只要今天在他们心里获得一个较高的评分,后续融资都会顺利很多,所以在下午就反复准备并考虑措辞。

他是汽车行业的老手,创立的长城华冠在过去12年服务过业内8成的主流车企,参与过从奔腾B50到北汽C70G等100多个车型的完成设计周期。

所以,履历上还挺有说服力。

陆群用三言两语就表述了自己业内资深人士的身份,又聊到和如今碳矽集团副总裁胡铮南,隐约之间便是自比两人相似的路径。

只是,他的目标更为远大,是要创立自己的新能源车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