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5章 二号主体下水(2/2)
还记得雷洪汕去年考深潜证吗?借助着培训校方的关系,雷洪汕招募了两名深潜员进入亿幸,别看两个人数量不多,可在海底这种地方,多一个人辅助工程机械设备完成建造工作,那效率可不是1+1等于2那么简单的提升。
等雷洪汕四月完成考试周回来时,经过两个月的紧张工作,整个二号钢体建筑外壳,以及和一号钢体结构连接结构全部完成并通过探伤检测。
和上次还有多个不合格的气眼、漏缝这些不合格焊接点相比,这次整个二号钢铁外壳的焊接位置比一号多了足足十倍,可不合格焊点仅仅只找到八处而已。
和上次一样,花了四天时间用高压空气将内部的绝大部分海水排出后进行观测性的逐渐泄压,雷洪汕依旧是第一个打开舱门进入到内部的人员,但这一次雷洪汕不是从二号钢体的超大气闸舱进入,而是从与一号气闸舱连接的钢体舱门进入二号建筑内部。
“哦吼吼……终于有个大家伙可以用了!!!”
雷洪汕嘚瑟的笑声在巨大的钢体内部响起,在多次的撞击回荡中经久不消。
后面的流程和一号钢体内部有些不同,这边的喷淋清洗作业要提前许多,毕竟不用考虑下方人员的居住,而且二号钢体内部的超大气闸舱不仅自带泄压水舱外,还自带了一个高压罐体用于向外排水,所以还没等底部海水排空前,工作人员便已经开始了整个建筑内部的清洗作业。
而进入到这一步建设,整个水下施工人员一下子凭空多了六十多人,这些人可不是乙方的工作人员,也不是雷洪汕他们公司的,而是清一色的小平头。
从全国各潜艇部队调配来辅助内部建设的潜艇机电兵。
机电兵不是潜艇部队独有,它是海军所有舰艇船只上都配置的岗位,负责舰船全部机械、油水气不同管路、各种电子设备的维护专业兵种,确保战舰的正常运行。
之所以调配专门的潜艇机电兵过来就是因为这里是海底,潜艇的机电兵专业更对口,即便是出现了什么意外情况需要紧急撤离甚至损管作业,他们也驾轻就熟,因为这些求生技能是它们在潜艇学院里当新兵时就已经接受完整的训练,并顺利通过考核!
至于对方会不会不适应……想多了!
这里和他们平时工作生活的潜艇几乎没啥区别。
都是同样的大铁疙瘩,都是同样密闭的水下空间,都是终日不见阳光的海底世界。
不同的就是这个铁疙瘩更大,而且不会动!
生活环境也比潜艇上更好,空间更大更舒服,空气也天天换新鲜的,不仅天天能吃新鲜的,还能天天吃火锅!
不过某天吃午饭的时候,雷洪汕坐在钢架上端着潜艇部队的自热预置饭盒吃饭时,灵敏的耳朵就听到几名潜艇兵在旁边嘀咕:
“前几年我们艇巡逻时还经常来这个山头上蹲坑,结果没想到这才过去几年,这里就修建了一个海底龙宫!!”
靠!敢情这海底的印子是你们压出来的啊!!
对于这六十多号人的到来雷洪汕当然非常欢迎,这特么的都是上等的专业技术人才啊!
其实老早雷洪汕就一直想挖这样的人才进公司了,但是高层一直没松口,毕竟之前说过,海军是个技术专业性极强的军种,40岁的老兵在陆军空军嫌老,但海军正直经验最丰富的当打之年。
这些年海军换艇速度较快,以前50人的常规潜艇现在逐渐退役,新的核潜艇和AIP动力潜艇又和下饺子一样呼啦啦的往水里推,船多人少,这么一来二去,每年压根没啥潜艇兵退伍,雷洪汕想挖人都挖不到!!
这六十多人统一和大家一起临时安排在了一号钢体,因为有了一号钢体做独立的生活区,二号钢体内部的喷淋清洁与加热风干过程中,总算不用海底生活的的工作人员在忍受一次潮湿与干燥这样冰火两重天的苦了。
至于底部的淤泥并不用像一号钢体那样清除干净避免灰尘污染,因为工作量太大了,而且一号钢体是井口裸露区,但二号钢体是只保留一个底部的备用井口外,其它地方全部是用钢板封闭的,海底的地面和底部钢板之间会保留一米多的空间,等下层底部钢板封闭完成后再进行排水和干燥作业。
一下子多了六十多名专业技术人员让整个施工速度一下子变得飞速起来,整个钢体内部的各分层甲板,水密舱室也逐渐一一成型。
不过最先建立起来的还是生活舱室,一个个独立的双人间和单人间被建立起来,厨房以及卫生间甚至淋浴室的建立更是改善了水下的生活。
大量的钢板,钢架此前就通过翻滚鱼给运送下来……这翻滚鱼是大伙给那种翻转式货运潜水器起的名字,也有叫翻车鱼的,还有一部分钢板则是走大型气闸舱送入,不过雷洪汕对安装钢板没啥兴趣,他此刻正穿着钛合金深潜服在外面,准备协助进行外部防腐层的浇灌作业。
这东西就是那种像蜂蜜一样黏糊糊的玩意,上次一号罐体浇灌作业时他已经回国了,所以那一次他没参与,这一次怎么说他也要亲眼见识一下这玩意是怎么淋到整个大钢体外部的。
今天所有水下机器人全部集中在钢体外部,不断来回在钢壳表面游走移动,唯独不同的是它们使用一把像毛刷一样的东西在拖拉表层,这是在清除外部的残存杂物以及发现藤壶这种令人讨厌的玩意。
以它们的毛刷自然没法处理藤壶,这东西盘在上面高压水枪冲洗都有些费劲,但是会通过短促的声光信号相互连接,将发现大凸起物的信号发送到总控中枢处理器中,小一点的会由专门携带塑料铲的机器人过去处理,太大个的则会通知深潜员过去手动处理。
上午十点,水面上拉载外层防腐剂的罐体船开始给罐体加压,粘稠的防腐剂顺着管道一路向下,顺着铺设在圆拱形钢壳外面的管网开始挤出。
每根管网有着一个个不同的接口,最开始从最密集的顶部冒出,黏糊糊的东西一点点的海水中增大然后融合连接在一起再组建增厚,直至形成一个两厘米厚度的防护层。
当厚度足够时下方环成一圈的管道正好堵住它们坠落的角度,等它们微微凝固成型前,管道附近的固定机器人拖动着一截管道开始向下移动,走动的过程很慢,但却正好足够防腐剂液体被挤出后附着在钢壳表面上。
几台固定机器人走到底部时,就像是刷漆一样,整个钢铁被从上至下的刷了一条防腐层。
随后就是第二条、第三条,一条一条的防腐层慢慢的包裹住钢壳的外层,将整个钢体包裹的严严实实。
“还是慢了点。”
雷洪汕看了下时间,从开始到最后结束,整个钢体外壳浇铸防腐剂耗费了16个小时,这个速度说快也快,说慢也慢,毕竟整个钢壳面积有这么大,想要再快点难度就在于整个钢壳的特殊球面;机器人拉着管道在上面时很宽,在顶部时恨不得能围着顶点绕两圈,但随着往下走,直径的增大让原本还显长的管道顿时变得越来越短,要想再加快就要从中上部分再增加机器人作业数量。
不过吐槽归吐槽,雷洪汕也没太计较这点时间,毕竟这玩意使用场景太过于单一,为了增加这点时间再追加成本研制更新型的设备就有些浪费了。
两天后,等表面的防腐层全部凝固后,机器人开始一点点的检查防腐层的浇灌附着结果,它们会用特制的探测器贴近扫描,如果厚度不足或者出现漏涂部分,就会让后面跟随着补漏机器人完成二次涂抹作业,整个流程虽然麻烦了点,但好歹不用什么人力去苦哈哈的处理。
完成外部防腐层的浇铸铺设,两个钢体的内部建设也开始加速,一块块钢板在举升机、特制叉车的帮助下铺设在内部每一层结构上,机器人会辅助自动完成焊接作业,每一天二号钢体的内部都会发生较多的变化;通过固定摄像头形成的延迟摄影,原先整个空旷的钢体内部在迅速的形成一个个独立的封闭体。
八月,亿幸矿业第一批十七名完成海底作业培训的矿工通过海底轻舟第一次来到了自己未来工作的水下建筑物内部,虽然他们没有赶上内部建设的第一波,但他们的到来却不算晚,整体的建筑结构毕竟还没有彻底完成,他们将要跟随乙方的工作员一起在这里完成最后的施工工作。
这个和船主以及轮机还有部分水手提前进场跟随船只建造有点相像,这么多管道、阀门,以及安装的水、电、气管道都需要提前了解,要不然维修保养时都找不到从哪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