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6章 多方影响·三大类型(2/2)
朱元璋则从这样的疫病地区中看出了另一个重要问题。
“所以这个时候边军没有发挥足够的作用,也有疫病的原因……”他喃喃道。
山西是鼠疫爆发的核心区之一,而就在山西,又有多个重要边镇,理论上讲,如果贼寇在陕西山西境内到处流窜,就算大明的军队系统已经严重崩溃,但也不至于让那些贼寇如此轻松惬意。
现在看来,造成那样的结果,恐怕也和疫病有关。
因为大规模的疫情,所以朝廷军队的战斗力也进一步严重下滑,他们本来就处于崩溃状态了,如今那就更没法说——还有可能,不少士卒没等到上战场就死在了疫病之中;或者,因为畏惧感染疫病,所以那些还没有感染疫病的士卒和将领们也不愿意离开自己的驻地前去和起义军作战。
而且这样大规模的疫病,导致人口或者病死,或者逃走,就算没有什么旱灾之类的天灾导致粮食种不出来,疫病也已经能够让地方上的赋税大大减少了。自然,军队的粮饷也难以保证。
朱元璋无奈扶额:“这可真是祸不单行啊。”
“虽然我们现在把这种病叫做鼠疫,但是当时的明朝,并没有把这种病和老鼠联系起来。或者说,至少在一段时间内,并没有联系起来。”
“在当时,这个病叫做“疙瘩病”,所谓的“疙瘩”来源于感染疫病之人的症状:在感染疫病后,患者的身体肢节间会突然长出来一个或者多个小疙瘩,接着就会吃不下饭、高热不断、头晕目眩、头疼不止,甚至还会呕吐出来“如西瓜败肉”的东西,或者呕血。”
“因此,当时的人将其称作是“疙瘩病”,或者叫做“疙瘩瘟”。”
“在当时,感染这个病就几乎等同于判了死刑,且还是给全家都判了死刑,同时,亲戚朋友也根本不敢上门吊唁,因为一旦上门,就有极高概率被传染。同时,这些病人一旦发病,就会在极短的时间内身亡,根本来不及治疗。”
“当然,我们现在看,这些其实都是鼠疫的症状表现,所谓的“疙瘩”,其实就是淋巴结肿大,这就是鼠疫中的一个主要类型“腺鼠疫”的典型表现。不过,除了腺鼠疫外,鼠疫的其他主要类型也有可能表现出这样的症状,比如肺鼠疫和败血症型鼠疫。”
“而这三个,就是鼠疫的三大主要类型。”
“至于说吃不下饭、高热、头晕头疼、呕吐或者呕血,那也都是鼠疫的症状表现,且并不一定是某一种鼠疫,还很有可能是两个鼠疫类型的叠加。”
“腺鼠疫症状通常是在感染后直接表现,不会二次叠加;但是肺鼠疫和败血症鼠疫却不同——这两者的症状可以直接出现,也被称作“原发型”;也可以叠加,比如先是腺鼠疫症状但随后随着病情发展,又出现了肺部症状或者败血症的症状,或者先是败血症但其后病情加重出现了肺部症状……”
“总之,鼠疫并不是针对单一器官的疾病,而是一种针对人体整体多个器官多个系统的疾病。”
“至于说患者表现出症状后没几天就会身亡,也是鼠疫的特征,整体来说,鼠疫的潜伏期在一到六天,其中腺鼠疫的潜伏时间更长一些,可以达到八天;而原发型的肺鼠疫和败血型鼠疫则比较短,通常是一到三天。”
“但是等到潜伏期一过,开始发病的时候,鼠疫病程进展就会相当迅猛,很多患者都会在一到三天内死亡。”
“当年席卷欧洲的黑死病,其实就是鼠疫,特别是败血型鼠疫——这一类型的鼠疫患者因为皮肤广泛出血坏死等,在死后尸体多呈现紫黑色,因此被称作“黑死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