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章 北魏冯太后(2/2)
自文成帝死后,冯氏宠爱官宦子弟李弈,使其常入侍宫中。献文帝甚是不喜,以为后宫淫乱,世人也常有异言。皇兴四年(470年)秋,李弈的兄长、尚书李敷的好友和同宗——相州刺史李欣因罪被告发。李欣为了自保平安,自陈李敷有隐罪二三十条。献文帝借机下令将李敷兄弟打入死牢。这年冬,李弈、李敷及其堂兄弟李显德等人同时被杀。李弈死后,冯氏非常“不得意”。
后来,献文帝又把李欣擢为尚书,参决国政,这更让冯氏无法容忍。在冯氏的强大压力下,献文帝曾想传位给素有时誉的叔父拓跋子推,但遭到宗室大臣和宦官的联合反对。无奈之下,他只得在皇兴五年(471年)八月禅位给不满五岁的太子拓跋宏(孝文帝),自己则做了太上皇。
承明元年(476年)献文帝暴崩后,拓跋宏即位,冯氏被尊为太皇太后,再度临朝听政。这一次临朝听政,冯氏更加注重改革与治理国家。
自太和元年(477年)起,冯氏开始推行一系列改革措施以巩固统治、增加国家收入。她颁行俸禄制度以防止官吏贪污;推行三长制以改革地方行政机构;发布均田令以分配土地给农民;推行租调制以减轻农民负担并增加国家税收。这些改革措施不仅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也促进了北魏经济的繁荣与发展。
冯氏还注重文化教育的发展。她下令各郡设太学、置博士和助教,并根据各郡大小招收学生。这一举措促进了北魏文化教育的普及与提高,为后世的文化繁荣奠定了基础。
在冯氏的治理下,北魏社会相对稳定、经济繁荣、文化昌盛。她的改革措施为孝文帝的汉化改革及北魏迁都洛阳以后的繁荣富庶打下了坚实基础。孝文帝在位期间继续推行汉化政策并迁都洛阳,使得北魏成为当时中国北方最为强大的政权之一。
太和十四年(490年),冯氏在平城病逝,享年四十九岁(另有说法为五十岁)。她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与卓越成就。作为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改革家,她不仅稳定了北魏的政局、推动了经济的发展和文化的繁荣,还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政治遗产。
冯氏逝世后,被谥为“文明太皇太后”,葬于永固陵(另有说法为金陵)。她的陵墓至今仍然屹立在中国的大地上,见证着她曾经的辉煌与荣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