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内圣外王!锦衣卫!(2/2)
第一排,洪玄机那始终如同冰封湖面的脸上,眉头几不可察地微微一蹙。
他记得此子。
玉京白家之后,于琼玉书院求学。
素以文采扬名,从未听闻有武道在身。
没想到,竟是隐藏得如此之深?
不仅如此,这“锦衣卫”之策……其心可诛!
金殿之上,余音似仍绕梁。
那“为万世开太平”的宏愿,与“内圣外王”的帝皇之道。
如同冰与火的交织,在白夜天温润平和的外表下,形成一种极具冲击力的反差。
文能引动百圣共鸣,武已臻至练髓宗师巅峰!
更遑论那“锦衣卫”之策,直指帝王心术。
将天下武者视为可收编、可利用的刀锋。
其心思之缜密,格局之宏大,魄力之惊人,令人心折,亦令人心寒。
龙椅上,乾帝杨盘冕旒下的目光。
已从最初的欣赏,化为一种深沉的审视与灼热。
他手指轻轻敲击着龙椅扶手。
那细微而规律的“笃笃”声,在寂静的大殿中,仿佛敲在每一位臣子的心头。
计算着得失,权衡着利弊。
……
殿试之后第三日,清晨。
玉京城,宣德门外。
晨曦微露,却已驱不散此地汇聚的人潮。
士子百姓,商贾走卒,皆翘首以盼。
目光灼灼地投向那面,即将决定无数人命运的朱红金边皇榜。
“铛——!”
锣声清越,一队盔明甲亮的御林军护卫着礼部官员,将那卷沉重的黄帛高高悬挂。
人群瞬间安静下来,落针可闻。
无数道目光如同扫描般,急切地在那些密密麻麻的墨字名字上搜寻。
下一刻,寂静被彻底打破。
“白夜天!状元!是白夜天!”
“果真被他夺了魁首!”
“百圣共鸣,状元及第,实至名归啊!”
“……”
惊呼声、赞叹声、倒吸冷气声、以及难以掩饰的嫉妒低语,汇成一片喧腾的海洋。
榜首那“白夜天”三字,在春日阳光下,熠熠生辉,刺得人眼花。
这位在殿试之上引动百圣共鸣,提出惊世“锦衣卫”之策的玉京学子。
果真被陛下钦点为今科状元!
状元及第!
这消息,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激起千层浪。
一日之间便以惊人的速度,传遍了玉京的大街小巷,并且向着整个大乾疆域辐射而去。
茶馆酒肆,勾栏瓦舍。
人人都在议论着,横空出世的白状元。
说书人更是口沫横飞。
将他在金殿之上“舌战群儒”、“引动百圣”、“献策得君”的事迹,编成了跌宕起伏的段子。
引得听众如痴如醉。
白夜天之名,一时风头无两,如日中天。
……
翌日,清晨。
宫门次第洞开,沉重的声响仿佛历史的车轮在滚动。
钟鼓齐鸣,庄严肃穆。
白夜天身着崭新的大红状元袍,头戴乌纱进士巾,腰束玉带。
于内侍恭敬的引导下,缓步穿过重重宫阙。
再次踏入那,象征着天下权力核心的金銮殿。
依旧是文武列班,依旧是天子高坐。
只是此番,他不再是待考的学子,而是新科魁首。
即将正式踏入这,大乾朝堂的权力中心。
他步履从容,身形挺拔如岳,面上带着温润浅淡的笑意。
仿佛春日融雪,暖阳拂面,令人见之忘俗。
然而,那双清亮温润的眸子扫过两侧百官时,既不显倨傲,亦无半分初入者的怯懦。
唯有洞察世事的平静,以及一种深藏于骨子里的自信。
但凡修为精深如洪玄机者,却能隐隐感知到。
在那温文尔雅、人畜无害的表象之下。
一股如潜渊之龙般深沉内敛的气血与意志,正静静蛰伏,引而不发,却更显危险。
“臣,白夜天,叩谢陛下隆恩。”
他依礼参拜,声音清越平和,举止仪态无可挑剔。
仿佛天生便属于这权力之巅。
龙椅上,乾帝杨盘的目光穿透冕旒,落在下方那抹鲜艳的红色身影上。
带着审视,更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期待与灼热。
“白爱卿平身。”
杨盘的声音恢弘,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回荡于大殿的每一个角落。
“你殿试所言‘锦衣卫’一事,朕思之再三,深觉乃固国安邦之良策,于国于民,大有裨益。”
他微微前倾身体,无形的压力笼罩全场。
“此事既由你提出,脉络构想,你最是清晰。”
“朕,欲以此事委于爱卿,着你全权筹建锦衣卫,暂领指挥使之职。”
“官居四品,直隶于朕,一应所需,可直奏天听。”
他目光如炬,紧紧锁定白夜天。
“你,意下如何?”
此言一出,殿中顿时响起一片,极力压抑却依旧清晰的抽气声。
众臣虽早有预料,但亲耳听闻陛下将如此重要的权柄。
一个独立于朝廷现有体系之外,直属于皇帝,拥有监察天下武者之权的可怕机构。
授予一个初入朝堂、毫无根基的新科状元。
依旧让众多老臣心中震动,面色变幻。
一道道目光,惊疑、揣测、忌惮、审视,尽数聚焦于那袭红衣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