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2章 杀手锏导弹(六)(1/2)
他这话刚说完,郭教授也跟着凑过来,补充道:“钱教授说的是!固定发射架不仅笨重,还容易被敌人发现。可真要装车上,问题也不少。这导弹加上燃料,重量可不轻,普通卡车底盘肯定扛不住,是不是得专门改装重型底盘?还有液体燃料的加注,在车上操作风险比固定架大得多,怎么保证安全也是个难题。”
林毅看着两人认真的模样,笑着走到旁边的白板前,拿起马克笔勾勒出简单的车载发射示意图:“你们提的问题都说到了点子上。杀手锏 1 型导弹要实现车载,确实得从底盘、发射平台、燃料加注这几方面入手。
底盘方面,咱们可以选用军用重型卡车底盘,加固车架和悬挂系统,保证能承载导弹的重量。发射平台得设计成可升降、可调平的样式,导弹上车后先调整角度,发射前通过液压装置把平台调平,确保发射稳定性。”
他顿了顿,在示意图旁添上一个辅助车辆的简笔画:“至于燃料加注,咱们可以配一辆专门的燃料补给车,提前把燃料管路和导弹的加注口做好对接,在发射前半小时完成加注,加注完成后立刻撤离补给车,既不耽误发射,又能降低安全风险。这样改装下来,杀手锏 1 型导弹就能实现‘打了就跑’,机动性不比杀手锏 2 型差。”
钱教授飞快地在笔记本上记录着,嘴里还不停念叨:“重型底盘、可调平发射平台、专用补给车…… 这思路可行!以后咱们的导弹部队就能分散部署,敌人想找都找不着。”
赵教授指着上面的数据问道:“林顾问,杀手锏 2 型导弹现在能飞 600 公里,要是能再飞得远些,载重再大些,就能打击更远的目标了,您觉得有什么办法实现。“
林毅听到赵教授的问题,先是愣了一下,随即挠了挠后脑勺,语气带着几分坦诚:“说实话,赵教授,我对导弹的深入技术原理也不是特别懂,也就知道些皮毛。不过之前倒是了解过一些提升导弹射程和载重的思路,不知道能不能给你们提供点参考。”
他顿了顿,组织了一下语言,继续说道:“要让杀手锏 2 型导弹飞得更远、载重更大,我觉得可以先把导弹放大,另外再从发动机入手,采用多级火箭发动机。
简单来说,就是把导弹分成好几段,每一段都装一个发动机和相应的燃料。发射的时候,先点燃第一段发动机,它会带着整个导弹升空,当这段的燃料用完了,就把它扔掉,减轻导弹的重量。
接着点燃第二段发动机,继续推动导弹飞行,等第二段燃料也耗尽了,再把它分离掉。这样一段一段地推进,就能不断给导弹提供动力,让它飞得更远,而且因为不断减重,也能承载更重的弹头。”
赵教授听得很认真,时不时点头,还在笔记本上做着记录。林毅看他感兴趣,又接着说:“除了发动机,制导方式也得改改。
现在咱们用的惯性制导,虽然稳定,但精度还是差点意思,而且一旦发射出去,就没法调整了。
要是能换成组合制导方式,比如在惯性制导的基础上,再加上无线电指令制导,地面雷达实时跟踪导弹的飞行轨迹,发现它偏离方向了,就通过无线电发送指令,让导弹调整姿态,这样精度能提高不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