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4章 诗聚观测,青春共辉(2/2)
苏瑶的全息影像突然出现在投影区,身后的盲童们正用指尖 “读” 这会震动的光片。“孩子们说要给你们个惊喜,” 苏瑶举起块声敏光板,上面是盲童们用盲文写的《无题?人生无定解》,“触摸‘心随明月’的位置,就能听到他们录的风的声音,那是从撒哈拉沙漠到安第斯山脉的清风接力。” 砚砚伸手触碰光板,阵清冽的风声立刻在观测台回荡,光网的光纹随着风声起伏,像片波光粼粼的海洋。
阿拉伯老人的孙子发来实时画面时,“声音博物馆” 的 “诗性旅途” 专区正迎来位特殊访客 —— 位白发苍苍的宇航员,正用指尖轻触中国到安第斯山脉的光轨。“他说在空间站看到过这条光带,” 青年将镜头对准宇航员的徽章,上面刻着 “宇宙即考场”,“还说要把‘千峰各异皆成画’刻在空间站的舱壁上,让每个进入太空的年轻人都能看见。”
夜幕降临时,观测台的光带突然全部转向夜空,与新星系的光带连成片。砚砚和珩珩坐在金属板前,看着全班同学的光片在月光下闪烁,每个光片都在缓慢旋转,像颗颗微型行星。“纪念册说,这些光片会永远吸收宇宙辐射,” 砚砚翻开册子,最后页自动生成张光轨证书,上面写着 “青春诗行已录入宇宙档案”,“就像向日葵花盘永远记得阳光的方向,我们的诗也会被宇宙永远记得。”
林宇坐在兄妹俩中间,指尖划过金属板上层层叠叠的诗句光纹。从 “考前的每一刻都是诗的酝酿” 到 “青春的约定在诗里抵达”,这些光纹已经形成条完整的星轨,与新星系的旋臂完美融合。“知道吗?” 他望着夜空中闪烁的光带,“迪拜仓库的商务便签、考场的草稿纸、观测台的金属板,其实都在同条光轨上。”
珩珩突然指着星空,光蝶组成的诗行正在缓慢移动,从 “天道何曾有定规” 直延伸到新星系的核心。“那是宇宙在给我们的诗写评语呢,” 她的声音里带着梦般的澄澈,“就像老师给我们的错题本写诗一样。”
当第一缕晨光爬上金属板时,全球的 “磁性共振仪” 同时发出长鸣。观测台的光带与新星系的光带在 “人生没有标准答案” 处形成永恒共振,声波化作无数光粒,落向地球的每个角落 —— 非洲的红土陶罐长出了会发光的向日葵,南极的科考站冰墙上浮现出诗句,南太平洋的鲸鱼喷出光的水柱,每个水柱里都藏着片小小的光片。
林宇知道,砚砚、珩珩和所有年轻人的青春诗篇,已经真正融入了宇宙的旷野。那些写在教材上、纪念册里、金属板上的诗句,终将像安第斯山脉的向日葵样,在时光的土壤里不断生长,长出属于每个时代的新韵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