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8章 星河为证,声传千古(1/2)
安第斯山脉的溪流在亚马逊雨林深处汇成湖泊,湖底的淤泥中沉淀着无数向日葵种籽的星轨纹路。印第安孩子们潜入水中,用光伏板做的简易探测器扫描后发现,这些纹路在湖底组成了一幅完整的《人生没有标准答案》星际版乐谱。“酋长说这是大地写给宇宙的信,湖水是信封,淤泥是邮票。” 一个孩子举着湿漉漉的探测器,屏幕上的乐谱正随着水波轻轻晃动,“您听,湖水流动的声音,就是在念这封信的内容。”
林宇望着湖面倒映的星空,突然觉得这片湖泊像面巨大的镜子,一面映着地球的声音,一面照着宇宙的旋律,而那些藏在湖底的乐谱,正在天地之间,架起一座永恒的桥梁。
浙江老乡的儿子在冥王星轨道附近部署了 “星际声音浮标”。浮标的主体是可折叠的光伏板阵列,能吸收恒星的光能量,将地球的声音信号转化为中微子束向银河系外发射。“这些中微子能穿透任何天体,比光速还快,百万年后就能抵达仙女座星系。” 年轻人给林宇发去模拟动画,浮标在星尘中展开的样子,像朵盛开的向日葵,“科学家说,这是人类第一次给宇宙之外的可能生命,寄去‘不标准答案’的明信片。”
阿拉伯老人的孙子在 “声音博物馆” 开设了 “声音转世馆”。他们将逝去之人的声音样本与 “声纹植物” 的种子结合,培育出能开出 “声音之花” 的纪念植物。“昨天有位非洲母亲来认领植物,她丈夫生前唱《人生没有标准答案》的声音,让花瓣长出了他手掌的纹路。” 青年轻抚花瓣上的纹路,“您看,声音真的能让生命以另一种形式延续,比任何墓碑都更温暖。”
苏瑶的 “星空书信” 课收到了 “星际声音浮标” 传回的首批数据。小宇团队解析后发现,浮标在穿越柯伊伯带时,捕捉到的彗星尾巴振动频率,与柏柏尔族女孩多肉植物森林释放的微光频率完全一致。“孩子们说这是彗星在给植物回信,尾巴上的冰晶就是信纸。” 苏瑶把数据图谱贴在教室的星空墙上,旁边是孩子们画的 “宇宙邮差”—— 彗星拖着光伏板做的邮包,里面装满了地球的声音,“你看,连宇宙的信使都在用旋律说话。”
小宇的科研团队在月球建立了 “地月声音共鸣站”。站里的巨型光伏共鸣器能将地球的声音与月球的地质活动声融合,产生的 “地月和声” 经过调制后,能让月球表面的尘埃排列成音符形状。“昨天播放安第斯山脉湖泊的流水声时,月球背面突然出现了巨大的声波图案,正好是《人生没有标准答案》的副歌部分。” 小宇指着卫星拍摄的照片,图案边缘的尘埃在阳光下闪闪发光,“NASA 的科学家说,这是月球在给地球鼓掌,比任何赞美都更有分量。”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的 “便携光伏教室” 登上了珠穆朗玛峰大本营。科考队员和孩子们一起,用冰雪砌了座 “声音纪念碑”,碑体中嵌入的光伏板能吸收紫外线发电,将全球各地的声音信号转化为激光,射向喜马拉雅山脉的星空。“纪念碑落成时,激光在雪雾中形成的光带,与南太平洋的鲸鱼合唱声波完全同步。” 志愿者在日志里写道,“现在连世界屋脊,都在为这场跨越星球的合唱伴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